上颌埋伏牙拔除9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上颌埋伏牙拔除90例临床分析

王玉强张华中

【关键词】上颌部;埋伏牙

【中图分类号】R3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65-02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可导致相邻牙齿的拥挤、错位,甚至压根吸收,还会引起埋伏牙周围骨质的囊性病变,给患者美观功能、心里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拔除埋伏牙作义齿修复的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对保留埋伏牙的矫治日益重视,因为前牙是牙列中排列中线必不可少的牙齿,对人的美观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本人自2008年以来用翻瓣去骨导萌手术对9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50例,女40例;年龄7~22岁,平均10.3岁。全景片观察均位于上颌中切牙的根尖上方,与之基本无重叠。患单颗多生牙者60例,患两颗多生牙者25例。牙冠多呈锥形,部分牙冠为结节状,牙根为单根且短小,少数牙根弯曲。正位22颗,倒置30颗,水平位58颗,因上颌中切牙根尖上方骨高度限制,完全的正位和倒置牙少见,多数多生牙长轴与上合平面呈一定的角度。5例患者全景片观察发现有囊性变。

1.2治疗方法

1.2.1埋伏牙定位:治疗前通过拍摄曲面断层、头颅侧位定位片,常规取研究模型,制定治疗计划;CT片定位埋伏牙或牙片定位片定位,埋伏牙位于唇侧或腭侧。

1.2.2手术开窗显露:根据头颅侧位片、牙片确诊埋伏牙的位置及冠根走向,确定手术入路;手术前常规消毒,铺洞巾,在局麻下翻瓣后按萌出的方向凿骨开窗,去除其周围阻力,充分暴露牙齿,用牙挺挺出埋伏牙,术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然后缝合创口,

1.2.3术后预防干槽症,保持口腔卫生,给予抗菌治疗,57d拆线。

2结果

本组60颗采用唇侧进路拔除,50颗采用腭侧进路拔除。术前综合判断与术中情况一致,所有多生牙均顺利拔除,无邻牙损伤和感染发生,伤口Ⅰ期愈合,准确率达100%。

3讨论

本组收治的90例患者。其常见原因为萌出间隙不足,其次为乳牙滞留或早失,牙胚位置异常,多生牙,牙粘连,根发育畸形,遗传因素及囊性病变[1]。临床资料显示,埋伏牙颌骨内的多生牙,X线检查发现66%病例多生牙冠部有不同的圆形透光阴影,病理证实有囊变的为35%,因此,对确定为埋伏多生牙的患者,如有手术适应证应早期拔除[2]除。翻瓣开窗时第一定位要准确,手术前必须拍曲面断层和牙片,必要时拍CT,根据牙冠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术中充分暴露牙冠,去除移动方向的阻力,便于拔牙,避免损伤邻牙的牙根。通过术前定位检查可以决定埋伏牙手术的唇腭进路方向。整个埋伏牙位于唇侧或腭侧者,采用唇侧或腭侧的单向进路。唇侧进路手术切口采取距牙龈缘5mm以上常规的切口,弧度的大小根据手术的需要而定,术中损伤唇系带的,术后应作位修复。腭侧进路手术切口采取距腭侧龈缘下2~3mm以外切口,避免了腭侧龈缘下5mm的传统的腭侧切口要求存在的牙龈缘留存组织较宽影响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的弊端。对位于牙列之间且与邻牙平行的埋伏牙,采用牙槽嵴正中切口。而横跨牙列之间的埋伏牙,在明确了埋伏牙的冠根定位后,采用牙冠所在的一侧进路,尽量缩短手术进路,减少牙槽骨的损伤。但此类横跨牙列的埋伏牙有时牙根较大,必须再从牙根所在的一侧切开翻瓣,采用双向进路使埋伏牙从其根方向冠方脱位,才能拔除埋伏牙。

参考文献

[1]陶宠美.直接粘接正畸附件矫治埋伏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1,16(4):214.

[2]姜若萍.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1,8(3):108

作者单位:62500青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