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式自体备血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预存式自体备血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陈妮师纯徐静

(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妇产科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采用预存式自身输血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预存式自体输血组(研究组,n=88):术前采自体血1-2次,每次200ml,术后24小时内回输;第二组为对照组(n=88):输注异体库存血。结果研究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眩晕,经过休息、吸氧后好转。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妇科手术,可减少此类患者输注库存异体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较输注异体血的患者没有明显变化(P>0.05)。

关键词:自身备血,预存式;妇科手术;

Abstract:ToinvestigatethechangesofbloodroutineindexesingynecologicalpatientswithPreoperativeautologousblooddonationbeforeoperation.Method:PatientsundergoinggynecologicalsurgeryfromOctober2016toJune2017inourhospitalwerepidedintotwogroups:thefirstgroupwaspre-storedautologousbloodtransfusiongroup(studygroupn=88):1or2timesofPreoperativeautologousblooddonationwerecollectedbeforeoperation,eachtimewas200ml,andthebloodwasreinfusedwithin24hoursafteroperation.Thesecondgroupwasthecontrolgroup(n=88):allogeneicbloodwasinfused.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bloodroutineindexesbeforeandafterbloodcollectioninthestudygroup(P>0.05).Conclusion:Thepre-storedautotransfusioncanbeusedforgynecologicalsurgery,whichcanreducethetransfusionofallogeneicbloodinsuchpatients,andthepatient'sbloodroutineindexisnotsignificantlychangedthanthatinpatientswithallogeneicblood(P>0.05).

Keywords:self-contained,pre-stored;gynecologicalsurgery;

输血是临床上重要的、常用的医疗手段和急救措施之一,也是妇产科科手术是否能顺利完成的保障。随着全国临床用血量的日益增多,近年来血源供应日趋紧张,尤其是稀有血型的供血更是十分困难,导致输血费用不断升高,增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输入异体血所可能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各种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及并发症,均表明如何做到安全输血和节约用血已经成为临床外科医务工作者一个特别关注的研究课题。然而自体血回输由于相对异体输血更安全、经济、便捷,而且能够有效减少或防止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同时为患者节省医疗的费用,故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患者的欢迎。笔者对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妇科手术的88例患者,采取了手术前预先贮存自身血液,手术中或术后回输自体血的方法,获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妇科肿瘤35例、剖宫产瘢痕妊娠10例、子宫肌瘤25例、不全流产8例,平均年龄(27.91±8.24)岁,体重50-65kg。将患者按照输血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88例,对照组88例。2组均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无开放性伤口且无肿瘤细菌等自体血回输禁忌证的疾病。术前患者或其直系亲属均签署了《输血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指征,术中有出血风险;②患者无其他增加出血风险疾病;③研究组未加输异体血。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多有输血指征者输注异体血进行治疗(失血者达自体血容量的20%或血红蛋白小于70g/L)或未输血。研究组采血条件:①患者一般身体状况良好;②体温及血压正常;③心脏及肝肾功能正常;④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110g/L;⑤血小板计数大于或等于100*109/L;⑥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采血方法:88例研究组在术前1周内进行1-2次采血。采血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每次采血200ml,将血液放置在4℃冰箱保存。采集自体血时,心电监护,妇产科医生和输血科医生全程在场。研究组在术后24小时内回输自体血。

1.3观察项目

观察研究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以及采血后是否出现眩晕、口干、面色苍白以及虚汗等临床不良反应。同时取2组患者术前、术后24h的静脉血[5mL/(人·次),使用含枸盐酸抗凝剂的试管],检测RBC、Hb。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组间、组内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见表1。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表

2.4输血不良反应研究组:无一例出现发热、溶血、过敏反应;对照组:出现发热反应2例、过敏反应1例,无溶血反应;2例发热反应均在输血开始15~20min出现,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均达到38.5℃以上,立即停止输血,给予镇静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1例过敏反应是输血后立即发生,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起红疹,未出现发热,立即停止输血,给予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25mg。

2.5术后随访2组患者术后24h及72h随访时均未出现明显的感染,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恢复良好。

3讨论

自体输血主要包括术前贮存式自体备血(preoperativeautologousblooddonation,PABD)、急性等容稀释和术中自体血回收3种。一般认为,PABD适用于失血量达500~1000mL的手术患者至少占该病种手术患者5%~10%的比例,或估计输血可能性超过50%的手术中[1]。临床上血液资源紧张,常不能及时获得所需血液,造成严重后果[2],这是大多数妇产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面临的难题,预存式自体备血可解燃眉之急,同时也给术后恢复带来诸多裨益。因自体血的储存时间较短,其各项生化指标比较接近机体本身,因此输血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的可能性非常低,降低异体输血风险及一系列的输血不良反应[3]。术前提前进行自体储血,使患者术后的造血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康复。此外,自体输血能够调节由手术创伤和麻醉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自体输血可调节手术创伤和麻醉引起的NK细胞和LAK细胞的活性抑制,可溶性TNF受体(免疫抑制指标)、IL-10(细胞免疫抑制指标)等在异体输血组术后升高而自体输血组未升高[4-6]。严格根据机体血容量评估手术出血风险,结果显示出血量最多为机体整体血容量的26.5%,自体输血完全能保障手术安全[3]。

目前临床上安全、有效、便捷的输血方式是手术前贮存式自体血回输,它不仅能有效地避免因输异体血而导致的各种不良输血反应及并发症,而且为患者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同时缓解了血源紧张的问题,节约血源,而我院也鼓励广泛开展,希望各基层医院能借鉴之。

参考文献

[1]PapeA,HablerO.Alternativestoallogeneicbloodtransfusions[J]BestPractResClinAnaesthesiol,2007,21(2):221-239.

[2]李雅杰,安万新,梁晓华,等.全国各地血液供应紧张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36-1238.

[3]李卉,贾菲,师红梅,王彦,汪德清.单采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3):32-35.

[4]JacobiKE,WankeC,JacobiA,etal.Determinationofeicesanoidandcytokineproductioninsalvagedblood.storedredbloodcellconcentractes,andwholeblood[J].JClinAnestin,2000,12(2):94-99.

[5]GoldieAS,FearonKCH,RossJA,etal.Naturalcytokineantagonistsandendogenousantiendotoxincoreantibodiesinseosissyndrome[J].JAMA,1995,274(2):172-177.

[6]HesisMM,FraunbergerP,DehmoffC,etal.Modulationofimmuneresponsebybloodtransfusion:envidenceforadifferentialeffectofallogenieandautologsisbloodincolorectalcancersurgery[J].Shock,1997,8:4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