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

程国栋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耐多药肺结核的标准质量中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86例耐多药肺结核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有64例出现至少1种以上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肝胃肠道反应最多共39人次(42.39%)其次是肝脏反应25人次(27.17%)出现电解质紊乱7人次(7.61%);肌肉及关节疼痛9人次(9.78%);5人次(5.43%)过敏反应、7人次(7.62%)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在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以胃肠道反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肝脏反应,64例患者中至少出现一种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耐多药肺结核在其标准化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得观察并给予相应处理对策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治疗;不良反应;肝脏毒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79-02

肺结核是一种发病率很高且非常容易见的传染性疾病,它主要是患者呼吸道的飞沫来进行传播,因此不具有可控性,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极大[1]。而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是指患者体内的结核致病菌同时对耐异烟肼以及利福平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该疾病由于治疗周期很长且患者的身体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其体质变差,从而在其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对多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的生命[2-3]。因此本研究以我院86例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关的处理策略。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6例耐多药肺结核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40.15±11.86)岁;女性34例,年龄在17~63岁,平均年龄(41.23±10.76)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耐多药肺结核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至少对两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认知正常;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有糖尿病、矽肺及神经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且在出院后继续在我院门诊部进行后其的治疗。

1.2方法

1.2.1药物组合治疗方案本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运用6~8个月时间的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莫西沙星、阿米卡星、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乙胺丁醇来进行治疗,或者给予18个月的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25例患者采用以上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另21例患者进过药敏实验发现对所有抗结核药物都有耐药性,因此在治疗中采用第四类抗结核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其他40例病患由于其药敏实验及相关的并发症出现以及过去不良用药因素等采取针对性的个体治疗方案。

1.2.2方法86例病人在住院治疗前都经过肝肾功能以及血、尿、便等检查;并对其进行痰结核菌,相关药敏实验以及对致病菌菌种的鉴定等多种医学检查。在治疗过程中的前半年每月对血、尿常规以及血生化等进行复查,之后每三个月再进行一次检查直疗程期满。分别从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了解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和用药记录,对其进行1~2年的随访观察,分析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录入并处理统计学数据,该病相关计数性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有关计量性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用t来检验组间数据。若检验结果表明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经观察发现86例患者在耐多药抗结核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仅有22例(25.58%)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另64例均有至少一种以上的和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出现,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4.42%)。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多共39人次(42.39%)其次是肝脏反应25人次(27.17%)出现电解质紊乱7例(7.61%);肌肉及关节疼痛9例(9.78%);5例(5.43%)过敏反应、7例(7.62%)其他不良反应,合计发生不良反应总人次92人,详细见表1。

2.2不良反应多发生情况分析

64例有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发生一种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总例数的65.63%,发生2种不良反应的17例,占比26.56%;发生3中不良反应的4例,占比6.25,发生4种的1例,占比1.56,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中患者常常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其主要有长期用药和治疗对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胃肠道造成的损害和刺激[4]。现阶段,肺结核该病患者早期发现疾病的机率很低,且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防控力度,因此,导致肺结核疾病的传染力度较强,由于不能高效地对肺结核传染源的控制,从而导致患者延误治疗,然而对于原发性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5]。故各地医疗机构应对耐多药肺结核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和规范性的管理,且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使用检测工具或医疗设备来对其进行研究,并按照研究结果来调整相关的治疗的方案,从而提高肺结核耐多药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研究资料结果显示,患者在医治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最多且最严重的是胃肠道的不适反应,其主要是由于治疗时运用联合用药的方案给药的剂量过大造成对患者的肠胃刺激,而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地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的调整,患者的情况基本得到缓解。而肝脏功能发生异常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的周期很长、且在联合用药方案中运用的药物的种类较多,导致给患者的肝脏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于转氨酶比较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建议患者多卧床静养和休息,目的是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的负担,且休息静养有利于肝脏细胞相关的功能进行恢复。另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肌肉或关节疼痛、过敏性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考虑患者使用吡嗪酰胺、左氟沙星等药物的使用以及与患者长时间用药有关,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仔细地观察、必要时候停止或控制相关药物的剂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中发现的相关不良性反应进行及时得观察和发现,并结合患者以往的病历以及相关的合并症来制定针对患者的个性化不良反应处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凡平,张晨钰,王云等.耐多药肺结核耐药性分析及不良反应对策[J].河北医药,2015,37(15):2366-2368.1002-7386.2015.15.046.

[2]孔雯,刘巧,陆伟等.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7):610-612.

[3]刘金玲,姜丽萍,李伟等.5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J].当代医学,2012,18(2):75-76.1009-4393.2012.2.054.

[4]岳华山,谢松梅.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64-1665.1009-6663.2013.09.054.

[5]周皓.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