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文平

(重庆市长寿第二中学校,重庆401220)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22-01

摘要: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人的认知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多年的教学、教研经验,就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

作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学生认知的手段,信息化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信息化教学形式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解决教师观念的问题。因此,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应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的能力。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把获取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过去课堂教学主要强调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而今许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必须从根本上给予转变。一个教师,他有多少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供共享,有多少创新的成果能经得住实践检验、为人所用,都将成为评价一个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教学和学术成果将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而民主,就是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一定愿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

(一)运用信息技术趣化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非线性的结构来组织教学,把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集成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能充分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和脑神经等多种器官,唤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趣化学习氛围。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才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思维、想象空间。

思维、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更多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从而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独到见解。由于信息技术能融声、光、情、景为一体,冲破时空限制,能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乐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扩大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固有的属性。所以,信息技术能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明确化,容易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飞跃。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信息化教学则提出:要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索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学习情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参与认知的全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并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解决,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只有重视、引导、保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学生的想象思维才会激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改变过去呆板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缓和课堂上紧张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一)运用目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现代信息化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创新的思维活动才会得以启动运行,通过信息的获得、检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目标是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的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展示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此外,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带到微机房,组织上机作文竞赛,看谁的文章内容词句精美且速度快。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还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对信息技术实用性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挑战、创新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变学生被动学习式的教学为诱导思维式的教学,关键在于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辅,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教材,大胆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难度适中、具有探索性、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课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总之,在信息化教学中,大胆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创新的空间,从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周菁:《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人民日报出版社,下卷。

[2]谢幼如:《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2年5月。

[3]李葆萍王迎鞠慧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

[4]http://www.lwjy.net,《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王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