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分析学生生活经验,力求课堂教学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准确分析学生生活经验,力求课堂教学生活化

李萍

李萍甘肃省定西县大城小学743000

2012年秋季开始,我区为打造高效课堂,创建以“六模块3+X”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全面拉开了帷幕,我作为一线的实验老师迅速行动,投入到这场改革中,努力践行改革的实施者、课堂的引导者。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们付出创造性的努力。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一年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

1.强调自主、个性化的语文学习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学习行为的高度重视。

2.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不应仅仅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中和教室里,而应把他们引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比如在教学《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时,课文中讲到,冬天就像一位魔术师,能够使有些动物冬眠湖面变成大玻璃、街上的人都变胖等等。我就问学生:“你还知道冬天能变出什么吗?”结果,当时没一个学生回答,我就提醒学生说:“现在正是冬天,同学们课后认真观察一下,明天再回答,行吗?”第二天一上课,有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我从我家窗户上发现冬天还能变出冰花。”另一位学生接过话茬说:“你们看,校园的松树上不是挂着树挂吗?”看,这就是引导学生面向生活、面向实践学习的效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通俗地说,语感是对于语文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凭借直觉把握语言的能力。可以说,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才能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2年的5月8日至18日,我区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山西太谷、山东杜郎口考察学习,值得庆幸的是我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此次太谷、杜郎口之行,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使我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

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讲解少,学生活动多,预习、展示直至解题反馈,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在任何时候,走进任何一个教室,教室里学习气氛极为浓厚,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台上”小组多种展示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凳子上挤成一团,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表面上课堂看似很乱,仔细观察,他们是在乱中学,而不是在乱中玩。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是学习的主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其次,小组合作真正体现自主探究的教学思想。他们的小组合作落实到位,二人或四人一组,或校对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帮助后进生,小组学习讨论一直是课堂的核心组织单元,虽然其间有分有合,有个人的小黑板展示,有在全班师生面前的解题分析,但小组学习依然是隐性、潜在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更让每个参观者叫绝的是,学生每个环节的汇报语言流利,归纳总结条理清楚,叙述完整,小组汇报的形式五花八门。我想,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坚持下去,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领导才能的有用人才。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形式,完成探究性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在教材中发现的未知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主要探究对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我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落实这一理念,比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除了给瓶子里衔石子以外,还有其它的办法吗?”同学们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各种意想不到的答案有了。有的说:“可以用吸管呀!”有的说:“因为瓶口小,瓶里的水少,可以把瓶子放倒去喝。”还有的说:“乌鸦可以用自己的尖嘴从水面处把瓶子打一个小洞,不就喝到水了吗?”同学们独特的想法可能在老师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要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因势利导,保护学生思维的灵气、批判的锐气。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改变了过去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之间相隔裂的状况,提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需要积极地开发利用,以促进学生课内外学习和应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应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应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运用学习到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准确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教室成为学生自由求知的殿堂,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的生命在教改的阳光下快乐求知、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