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柴黄益胃汤加减治疗疣状胃炎59例

/ 1

自拟柴黄益胃汤加减治疗疣状胃炎59例

赵瑞敏1张光辉2韩广伟3

赵瑞敏1张光辉2韩广伟3(1河南省禹州市中医院461670;2郑州华信学院医学院451100;3河南省新郑监狱医院451100)

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可能主要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或与变态反应,免疫因素有关。还有资料提出本病可能与过敏因素及自家免疫因素,胃液过度分泌有关。此外,由于幽门痉挛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程度轻时可引起疣状胃炎的发生[1]。笔者于2001年-2011年采自拟柴黄益胃汤加减治疗疣状胃炎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59例为10年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38岁;平均病程3个月以上。

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1)长期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2)上腹部可以有局限性深压痛或不适。(3)X线检查可见到持续型或消失型隆起,中央有轮状缺损所致的浅淡的钡斑,隆起呈单发或多发。(4)胃镜检查可见到持续型或消失型疣状胃炎的病灶[2]。

治疗方法:自拟柴黄益胃汤组成:柴胡15g黄芪15g杭白芍15g川穹12g桂枝12g桃仁12g红花15g熟地15g当归15g枳壳15g香附15g炙甘草6g。

加减:胃脘疼痛较重者加元胡15g荜茇15g,兼见反酸,烧心,嘈杂者减去桂枝,当归加金银花,浙贝母,乌贼骨,白芷制酸和胃止痛,伴腹胀痞满嗳气频繁者去熟地,加苏梗,片姜黄,厚朴理气消胀;伴口苦脘痛连胁者,加栀子、郁金清热利胆,兼胃粘膜腺体萎缩或肠化不典型增生者,加炮山甲,王不留行,水蛭,地鳖虫,鸡内金,牡蛎软坚散结,祛瘀生新。用法均为每日一剂,水煎服,20天为一疗程。

2.效果

2.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治愈:主证与次证全部消失。显效:主证与次证均明显改善,或个别主证轻度改善,但次证全部消失。有效:主、次证均有改善,或主证未有改善,但次证全部消失。无效:主、次证均无改善[1]。

2.2疗效统计59例中临床治愈:26例,占44.1%;显效:16例,占27.1%;有效:12例,占20.3%;无效:5例,占8.5%。

3.讨论

疣状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呕吐”范畴。其病住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3]。胃与脾互为表里,而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故胃脘痛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病机变化可由气到血,由实转虚,虚中夹实,寒热互相转化。气滞日久可导致血瘀,瘀血内结,则病情缠绵难愈,疼痛固定不移[4]。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达肝气,白芍养肝柔肝,并与炙甘草同用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之效,黄芪补中益气、健脾利水之功,且与当归相伍有益气补血之效,川穹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止痛之功,桂枝、生姜温胃散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枳壳、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和胃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方圻.现代内科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9.

[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一辑.1993:91-131.

[3]李乾梅.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4]潘国家,等.现代消化病学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