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导学以景入情——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以情导学以景入情——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

黄桥荣

黄桥荣福建省清流县长校中心小学365300

摘要文中对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景教学

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能催人泪下,一幕动人的情景能震撼心灵。语文教学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过程,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则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桥梁。它需要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或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情节,或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文中的人物情感,教学时,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创设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触摸春天》一课的小主人公安静是一个盲童,为了让学生感受盲人的世界,课前我创设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情景: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出现美丽的画面:鲜花丛中几只蝴蝶翩翩起舞。这时我让同学闭上眼睛上前去捉蝴蝶,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情景中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一下子拉近了与盲童安静的距离,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第八册23课《古诗词三首》中"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了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第一行写的景色的特点,制作出形象鲜明,色彩鲜明,富于美感的动画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绿油油的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同学们请仔细看,说说你们看到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说说。通过画面,学生很容易说出了诗所描绘的景物,却体会不到诗人描写的意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感受意境,我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乡村四月”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画面渐渐的山坡变绿了,田野也变绿了,顷刻间如一阵风吹过绿遍了山川、田野。平展展的稻田里水光粼粼,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朦朦胧胧的山谷间,传来一声声杜鹃鸟的欢叫声。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风光中,诗人所描写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感受了诗的意境,使诗意如画一般清晰地印入脑海之中。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情感

古诗语言精炼,诗意难懂。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讲读诗句时,要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诗句与图意融为一体,才能加深对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的理解,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四月到了,农民伯伯又要开始忙农活了。家家户户没有人闲着,你看,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忙插秧了。师一边讲述,一边把学生引入画面中。让学生图文结合,生动形象的理解诗意。这时问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农村四月闲人很少,才做完蚕桑又插田。”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闲人很少,他们都忙什么去了?(想象一下,四月里,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忙什么?)”这样联系实际一启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争着回答了问题,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闲人少的意思。“那农民伯伯又忙什么呢?能结合画面把诗句的意思说得更清楚些吗?”教师进一步追问。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了,他们刚忙完了蚕桑的事,又要去田里插秧。”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乡村四月,真是繁忙呀,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能把这么美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吗?随后,教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画面情景,通过教师深情地引读,再引导根据画面想象读,配乐朗读,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将学生置身入于诗的情境之中,进行一次真正的情感交流。从图导文,在情景中启发想象,在情感的交流中感悟,才能深入体会、理解诗意,领悟作者的情感。

三、深化-----再现情景,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词三首》中“望洞庭”这首词。诗人以欢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教完课文后,我安排了两道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我要求学生一边看多媒体课件,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我一边播放画面:近景,在月光的映照下,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中宁静、柔和的美。学生边看边读,随着画面的迁移,远景: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学生深情地读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之后,要求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把画面的情景描绘出来。对不同的场景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望着宁静中的洞庭湖美景,学生陷入了深思,不禁产生了疑问:洞庭湖这么大,作者为什么把它说是小小的潭呢?而将洞庭湖中的群山说成是一只小小的青螺呢?此情此景,触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只有这种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探求知识的智慧的火花,才是最难人可贵的,才是教学的目的。情景交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课文所描绘情景,生动形象的理解了课文还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悟景色的美,语言的美。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学生,以情导学,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好情景。把课文最精彩、最有趣、最有魅力的地方,还原到一个个具体的情境中展示给学生。以景入情感染学生,才能拨动他们的心弦,燃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只有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融入课文的情景之中,主动与课文中的人物,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才能在体验中发展思维,涵养情感,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