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糖在腹部手术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几丁糖在腹部手术中的运用

刘伟

刘伟(辽宁省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121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252-01

【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在腹部手术中预防肠粘连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常规应用几丁糖预防肠粘连。对照组直接予以关腹。结果所有入院病例均经过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其中试验组无1例发生肠粘连。对照组发生肠粘连7例,其中2例较为严重。结论几丁糖能够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肠粘连的风险,其效果较为理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肠粘连常由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而肠粘连也容易引起较为复杂的并发症,例如,肠梗阻,出血,肠坏死等。通常肠粘连经手术与药物治疗其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积极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院在运用几丁糖预防肠粘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几丁糖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试验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20-62岁;其中,阑尾炎15例,胃癌6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溃疡病15例,结直肠癌5例,肝癌1例,腹部外伤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18-75岁;其中,阑尾炎20例,肝癌1例,胃癌2例,胰腺癌1例,结直肠癌4例,绞窄性肠梗阻5例,溃疡病9例,腹部外伤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用药方法及观察指标

其中试验组应用腹腔专用几丁糖15ml/支在关腹前涂拭于创面以及周围腹腔。对照组不予以任何措施直接关腹。两组均观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切口愈合情况,有无过敏及肠瘘等。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别。当有T<1或n<4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结果

所有入院病例均经过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其中试验组无1例发生肠粘连。对照组发生肠粘连7例,其中2例较为严重。两组经χ2检验得出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组别发生肠粘连未发生肠粘连P值

试验组0500.04

对照组744

3讨论

几丁糖是由几丁质经脱乙酰基转化而来,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纤维细胞是参与粘连形成的主要细胞,因此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预防粘连的发生[1,2]。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各种手术后发生粘连几率经几丁糖处理后均能显著减少[3]。同时这些研究发现经几丁糖处理过的受损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大多处于静止状态,从而较好地预防了术后粘连形成。同时丁糖还具有提高免疫活性,促进组织再生,抑制细菌生长,止血等作用[4]。

几丁糖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也与几丁糖的带正电荷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菌作用类似[3]。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结果相似[1,2,4],均体现了几丁糖在预防肠粘连方面的独特优势。但本研究病例较少,同时缺乏较为前瞻性的研究。不过,几丁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临床上相对副作用较小,不良反应较低。是预防肠粘连较为理想的生物制剂。

总之,几丁糖能够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肠粘连的风险,其效果较为理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秋根,项耀均,侯春林,等.几丁糖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40-42.

[2]陈百成,郭斌,赵振拴,等.壳聚糖膜置入预防膝关节术后粘连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2):747-750.

[3]夏平光侯春林王万宏.几丁糖抑制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8(21):833-836

[4]陈建安,张阳德,张金成等.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对照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3(17):1643-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