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2评分+DWI对TIA后近期卒中风险预测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ABCD2评分+DWI对TIA后近期卒中风险预测价值

赵艳云

赵艳云(沈丘县人民医院466300)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165-02

【摘要】ABCD2评分已确定了TIA后近期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对TIA预后亦具有重要预测价值。ABCD2评分结合DWI异常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弥散加权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据统计,16%卒中患者病前发生过TIA;发生TIA后一周内卒中发生率为1.5%一8%;三个月内卒中发生率为5%一17.2%,这些发展为卒中患者中,将近一半的患者是发生在两天内。TIA后发病后TIA最新定义为: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但无急性脑梗死[1]。这有别于传统定义TIA。新定义更强调TIA的组织学改变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认识TIA后近期卒中危险因素,合理干预,减少脑梗死发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有积极意义的。

为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007年Johnston等在对加利福尼亚评分法及ABCD评分法进行改良后创立了ABCD2评分法。新版ABCD2评分已经确定了TIA后近期卒中相关危险因素:(1)年龄≥60岁(1分);(2)初次评价时140/90mmHg(1mmHg=0.133Kp)(1分);(3)短暂性无力(包括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伴言语障碍(2分)或仅有言语障碍不伴无力(1分);(4)持续时间≥60min(2分)或10-59min(1分);(5)糖尿病(1分)。根据据ABCD评分将T1A病人划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在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2%、5.9%和11.7%。[2]如患者是发病72h内且ABCD评分≥3分,提示近期卒中风险增高,应积极进行个体化合理干预治疗。

ABCD2评分没有对神经影像学检查异常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TIA的组织学改变,包括细胞膜离子泵突触传递衰竭、细胞外水分向细胞内转移、细胞毒性水肿等,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水分子弥散运动的特征进行弥散测量和成像,DWI对脑缺血损害比传统的MRI更敏感。按照传统定义,在与临床表现相关的部位存在局灶性DWI损害的比例可达35%左右,提示存在脑实质缺血性脑损伤。Shyam等研究发现,DWI异常的患者较DWI阴性患者近期发生卒中风险明显增高[3]。

DWI异常与ABCD2评分有相关性,Redgrave等研究发现,随着症状持续时间的延长,TIA异常的机率增加。据统计,持续≥1h者DWI阳性率占83%,<1h者DWI阳性率为28%,症状为偏瘫和失语的概率明显亦高于DWI正常者。在同时具备DWI阳性与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这两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出现近期脑卒中的可能性可达40%以上。ABCD2评分与DWI异常结合可提高TIA后卒中预测准确性。建议TIA患者应该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进行包括弥散序列在内的MR检查。

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还包括:C-反应蛋白异常;经颈动脉超声、脑血管多普勒、头颅CTA或MRA检查证实脑血管狭窄(颅内段及颅外段);CT灌注成像△rCBF值下降[4];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心源性栓塞等。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赵敏,栾璟煜,秦海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及评估—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科学声明.中国卒中杂志,2009(9).

[2]王为强,任明山,杨毅.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进展.安徽医药,2009,13(5):560-561.

[3]孙奉辉,胡文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2):127-128.

[4]孙凌瑜,谭琦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CT灌注与临床研究.广州医学院学报,200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