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椎体骨折68例手术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胸腰段椎体骨折68例手术治疗体会

孔令严

孔令严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125001)

【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中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6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34例,将其中实施跨伤椎多椎体固定治疗者归为对照组,将实施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者归为观察组,比较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和随访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矢状面Cobb角和伤椎压缩率等几个方面,总结治疗经验。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对比略为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随访发现,观察组的Cobb角、伤椎压缩率均要优于其术前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确切效果,利于患者伤椎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的恢复,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关键词】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067-02

胸腰段椎体骨折即发生于T11段至L2段之间的一种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之一,发病率达到了80%~90%左右,并且以青壮年群体较为多发[1]。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以手术疗法为首选,但所选术式不同,对于患者的脊柱恢复有很大差异。因此,2011~2013年,笔者制定了两套不同手术方案对我院6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例进行了分组救治及分析,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近两年内到我院就诊的6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性病例有47例,女性病例有21例,年龄段在22~73岁之间,平均是36.5岁;包括38例为车祸伤,21例为坠落伤,其余9例为重物砸伤。所有入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诊断后确诊,脊髓损伤评级[1]C~E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2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条件。

1.2方法

确诊后,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麻,并协助取仰卧体位,将充气腰桥置于其胸腰椎后凸顶位置,给予20min左右的闭合复位,再经侧位C臂X线机扫描,以找到伤椎的具体部位,再指导患者改为俯卧体位,取一软枕垫于胸骨柄、骨盆等位置,腹部保持悬空,并行后正中切口,以将伤椎、终板及其周围椎体进行充分显露,再取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送入,其中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后,应与健侧软骨终板保持稍微倾斜,邻椎椎弓根钉应与上软骨终板保持较短距离,并相互平行;术中对患者的减压充分情况进行检查,部分基本没有神经症状者,则不予以减压处理;完成后再根据腰椎的具体损伤节段及生理弧度进行弯棒,并在压棒器协助下将其撑开和复位固定。术后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部分伴有脊髓损伤者,还需给予糖皮质激素用药。

对照组在确诊后给予跨伤椎多椎体固定治疗,具体参照文献[2]。

1.3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给予6个月~2年随访,对其矢状面Cobb角和伤椎压缩率进行观察,记录好相关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至SPSS17.0版本的软件中处理,其中计数、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以卡方及t形式描述,以P<0.05对统计学意义加以判断。

2结果

2.1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对比略为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比照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观察组3491.4±34.3247.6±57.5

对照组3498.3±41.2259.1±61.5

2.2两组病例的随访结局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随访,发现观察组的Cobb角、伤椎压缩率均要优于其术前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病例的随访结局比照

组别例数阶段Cobb角(°)伤椎压缩率(%)

观察组34治疗前20.4±7.357.3±14.2

治疗后7.6±3.486.7±10.6

对照组34治疗前21.3±8.158.8±14.6

治疗后11.3±4.679.5±11.7

3讨论

胸腰段椎体骨折是现阶段医院骨科一种相对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从解剖学原理来看,该部位是连接胸椎与腰椎的特殊节段,当遭到外部暴力侵犯时,外部暴力往往容易被集中传导至该处,进而导致损伤。目前医疗界及学术界对于本病的治疗已达成共识,并一致认为手术固定疗法是解除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缓解椎管内压迫的有效方法。

传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多首选跨伤椎多椎体固定疗法,虽可取得基本的治愈效果,但远期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容易发生断钉、断棒等不良情况,部分严重者可能还会发生后凸畸形,而经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则卓有成效,不但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情况,还可促进患者的Cobb角和伤椎高度的恢复。并且根据程伟峰等研究[3]介绍,采取该术式对13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促进其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并尽量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为观察组实施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结果发现,该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P>0.05),但在治疗后随访中,发现该组的Cobb角和伤椎压缩率改善情况要较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2-3]。

综上所述,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确切效果,利于患者伤椎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的恢复,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浩,刘宝戈.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4-7.

[2]王宇,孔超,鲁世保,等.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脊柱外科杂志,2013,11(3):141-145.

[3]程伟峰,王笑山.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