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术和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导尿术和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孙立峰

孙立峰

(大安市太山镇卫生院吉林大安131325)

【关键词】留置导尿术;尿路感染;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08-02

留置导尿术的目的在于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准确记录尿量,测尿比重;盆腔内器官手术前,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尿管,便于持续引流和冲洗,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有利于愈合;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者,可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导尿术和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疾病负担。因此,笔者分析留置导尿术所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下。

1.发生原因

1.1导尿操作是直接原因

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粘膜完整是阻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的天然屏障。插入导尿管道后常损伤尿道粘膜,其形成的天然屏障受到破坏。对于人一来说,导尿管是外来异物,能刺激尿道和膀胱粘膜,膀胱和尿道防御细菌的作用得到降低,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洗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生。

1.2留置尿管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留置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增加逆行感染机会,同时也损伤尿道上皮细胞,促进病原菌的定植;加之长期留置导尿管,管腔内细菌定居及各接头的污染,致使细菌轻易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发感染。

留置导尿时,尿道口必须认真清洁、消毒,否则尿道口的细菌就会沿尿管及尿道间隙上行,导致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1.3无菌观念不强

导尿时无菌观念不强,尿管污染,消毒方法不正确,可使细菌通过尿管直接感染尿道和膀胱。尤其是女性尿道短而直,且易于扩张,与阴道口和肛门相邻,导尿时若冲洗,消毒不严格,会为细菌侵入及繁殖创造条件,且尿道四周有大量肠道细菌,在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就会污染尿管,导致尿路感染。

导尿管不完全脱出或引流管衔接处脱离时,医务人员没有重新消毒尿管,而擅自将尿管插入尿道或接回,无形中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

未及时倾倒已满的集尿袋,导致尿液逆流,也可导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4导尿管道内感染

每天更换集尿袋时,导尿管与接尿袋连接处反复打开,管腔密闭性受到破坏,造成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引起尿路上行感染。

尽管临床使用双腔气囊尿管和一次性引流袋,如不注意无菌操作,细菌会被带入管腔内,造成逆行感染。

膀胱冲洗可作为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术尿路感染的措施。但反复打开导尿系统,通过冲洗液,冲洗管,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均可使细菌进入管道,引起尿路感染。

一般来说,膀胱冲洗的频率越高引起感染的机会越多。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

1.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留置尿管期间广泛使用和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明显增加真菌性尿路感染,因体内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因基层医院无病原学和药敏实验条件,较为常见。

2.预防措施

2.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对于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应先了解原因,重视心理护理,尽量训练患者习惯在床上自行排尿。

训练时,女性尿失禁者可先用尿不湿,男性用男性尿袋;尿潴留者可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等穴位,用流水声引导、热敷下腹部、或温水冲洗会阴部等方法诱导,使患者自行排尿。如果不行,可导尿,但尽量避免留置尿管。

必须留置尿管患者,应根据其基本条件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和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择14F。并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促进膀胱收缩功能的尽早恢复,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长期留置导尿管道病人,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道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导尿管无梗阻则无需冲洗,避免不必要冲洗。冲洗时要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定期尿液检查。如发现尿液浑浊结晶,遵医嘱膀胱冲洗。

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导尿前,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带手套的程序,认真检查导尿包是否在有效期范围内,并先清洁患者外阴部,保持尿道口清洁。

留置导尿时,必须认真按步骤做好消毒工作,按操作规程进行,每一步都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留置导尿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尽量避免分离尿管与集尿袋;需要做尿检查时,按无菌操作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如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2.3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

留置尿管后每天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有大便失禁的情况时加用0.5%碘伏消毒外阴和尿道口1次,如分泌物过多,可先用0.02%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0.5%的碘伏擦拭。

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洁会阴并消毒尿道口周围,保持尿道口及尿管清洁无菌。

2.4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随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尿管、引流管是否受压、弯曲,引流是否通畅。尿袋和引流管的位置切忌高于耻骨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2.5抗菌药物的应用

临床医生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无条件者可经验用药,尽量避免菌群失调致尿路感染。

3.注意事项

3.1引流通畅

要防止管道受压、扭曲、堵塞;鼓励病人多饮水、勤翻身,以利排尿,避免感染与结石;经常观察尿液有无异常。如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结晶,应及时送检并行膀胱冲洗。

3.2防止逆行感染

定时排放引流袋尿液,测量尿量并记录。倾倒时尿管末端须低于耻骨联合高度。如为一次性贮尿袋,可打开袋下端的调节器放出尿液。

每日更换引流管及引流袋,每1~2周更换尿管。

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及外阴1~2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3.3恢复膀胱张力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在拔管前应先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可作定期开放尿管引流,训练膀胱充盈和排空。

3.4其他注意事项

如用普通导尿管应剃去阴毛,以便于粘贴胶布固定导尿管;如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插入前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固定时,膨胀的气囊不宜卡在尿道内,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总之,导尿术和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就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护理操作规程,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才能尽可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减轻病人痛苦,降低疾病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蔚蓝,罗秀娟,詹若燕.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6):2007-2009.

[2]陈凯,车红英,王彩霞.留置尿管常见问题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7):803.

[3]梁淑贤,高华,韩丽娜,等.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80-81.

[4]廖雅娟.导尿术引起医源性感染及预防措施[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29(1):62.

[5]郭玉花.留置尿管与尿路感染[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8(5):64.

[6]王丽丽,李腊梅.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医疗前沿,2007,1(2):123-124.

[7]黄丽清.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管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19-420,426.

[8]张佳春,马云东.导尿术与院内感染[J].职业与健康,2001,17(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