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丁苯肽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观察

王颖1介李璞2鲁雅琴1蒋珍秀1

王颖1介李璞2鲁雅琴1蒋珍秀1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甘肃兰州730000)

(2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肽对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肽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治疗,0.2g,3次/日。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后8周评价临床疗效。通过NIHSS和HAMD量表评分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丁苯肽治疗能降低患者的NIHSS和HAM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症状。

【关键词】丁苯肽脑梗死抑郁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258-02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悲观厌世、妄想甚至产生自杀倾向等[1]。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2]。本研究选取了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的患者60例,应用丁苯肽进行治疗,观察了其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症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肽治疗组。

1.2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明确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21项评分大于17分,抑郁症状持续两周;(4)患者能理解量表内容,且无抑郁或其他精神性疾病病史;(5)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稳定血压,脑血管药物,配合心里干预和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苯肽胶囊(中国石家庄制药公司NBP有限公司),0.2g,3次/日。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后8周评价临床疗效。

1.4临床疗效评定在入组时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测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采用HAMD量表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评定。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比较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丁苯肽治疗组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丁苯肽治疗,能进一步促进患者NIHSS量表评分的降低。

表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

与NIHSS量表评分相同,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肽治疗组的HAMD量表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丁苯肽治疗,也能降低患者HAMD量表评分。

表2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抑郁可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影响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疗效[3]。但是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其发生与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下降和海马神经再生减少有关。除此之外,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phicfactor,BDNF)和谷氨酸的水平也是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4]。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参与脑卒神经病理学损伤及修复,并与卒中严重性和预后相关。卒中后患者机体内细胞因子网络的异常参与了抑郁的发生[5]。梁炜等研究也表明脑梗死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a,TNF-a)的水平与抑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6]。

丁苯肽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药物,其主要通过重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清除自由基等机制保护神经元和神经修复[7,8]。最近研究还表明丁苯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TNF-a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9,10]。本研究显示,丁苯肽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精神抑郁、情感淡漠等症状,能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其机制有可能是丁苯肽改善患者了体内细胞因子网络异常,更多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临床上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林颖,刘亚红,杨昉,等.315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09):958-960.

[2]冯涛.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49-50.

[3]郑姣琳,肖兴军,王维治.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2):163-164.

[4]张志珺,袁勇贵.卒中后抑郁障碍:机制、诊断与治疗[J].中国卒中杂志,2014(01):5-8.

[5]郭怡菁,杨玲俐,隋毓秀,等.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中国卒中杂志,2007(11):912-915.

[6]梁炜,张红云,张红梅.脑梗死后抑郁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5):40-42.

[7]危英,李海军.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31):79-81.

[8]田志强,牛延良,姜炎,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5):3742-3744.

[9]李通.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TNF-α、CRP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9):34-35.

[10]季平,吕建卫.丁苯肽胶囊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10):1590-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