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教育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农村音乐教育的探索

申菊香

申菊香(互助县红崖子沟中心学校上寨中学青海互助810500)

【摘要】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我认为音乐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生动性与主动性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注意动静结合;加强学科整合;音乐课更需要作业。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只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相信我们农村的音乐教育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更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生动性;主动性;创造性;动静结合;学科整合

时代在发展,音乐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音乐无处不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上世纪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特别是农村的音乐课在上世纪末因为专业教师的缺乏、学校设施的短缺,仍停留在“唱歌课”模式。这个时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文化课和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一个时期内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繁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逐渐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中学高年级不如中学低年级,中学低年级不如小学,“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等不正常现象,这些现象令我们深思,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

从孔子的“艺、礼、乐、射、御、书、数”,到古希腊雅典斯巴达的教育,都把音乐列为必修科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给广大农村音乐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农村音乐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热爱音乐这一学科,并学好音乐,只有这样,农村音乐教育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音乐是美的,音乐更是快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兴趣”这一重要因素。

要使学生真正喜欢、学好音乐这门学科,培养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资源有限的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有生资源,想方设法地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使他们认识到音乐课的重要性,体验到音乐的音符美、节奏美、声调美、意境美、情感美和道德美。让他们的感情在奇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放纵、奔流,使他们的情操得到升华。

2.音乐教学必须生动性与主动性相结合

一堂好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其中“生动”可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比如,在教五线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趣,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并告诉他们各自的家住在几线几间上。接着提问:“谁最高?”下面回答:“扮演‘la’的学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音乐理论的兴趣。为进一步掌握已学的唱名,我在演奏音符的同时,要求扮演音符的学生将听到的音唱出唱名,唱准音高,并在线谱上找到各自的“家”。这样的“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相结合。

3.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些教法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的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学习、借鉴的。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应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更应如此。

4.音乐教学也要注意动静结合

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中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教师言传身教,这严重违背了音乐教学的意义。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比如,在讲节奏这一问题时,当我加上了体态律动环节时,学生们不但显得非常兴奋,而且能够根据自己设计的律动,自己找出节奏的特点,真正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5.音乐教学需要学科整合

5.1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比如在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

5.2音乐和美术也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欣赏《梁祝》的时候,我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音乐内容,不仅表达了学生的音乐感受,更使那些热爱美术的同学也在音乐方面逐渐产生兴趣。再如,欣赏《百鸟朝凤》时,我采取了不出示标题直接欣赏,然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的方式。有位同学这样说,当早晨的阳光星星点点地洒在大森林的草地上的时候,鸟儿们一个个都醒来了,开始是一只鸟在练嗓子,后来大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唱起了歌,仿佛在比赛“看谁的嗓子最美妙”。最后我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这首作品美妙的意境时,学生们都很兴奋,有的画了各种各样的鸟,有的画出了鸟儿争鸣的场景等等。一堂课下来,有的同学意犹未尽,嘴里唱着,手舞足蹈着,学生们明白了,音乐意境用画也可以表达出来。

5.2音乐与诗歌具有共性的艺术美。从诗歌的特征看,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是诗歌最显著的特点;诗歌语言精练、音调和谐、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评论家赫式列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诗歌中有比喻、形象和韵律,比如在欣赏《空山鸟语》时,我问学生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引用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有的同学还能自己编创出一些诗,这让我不得不惊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音乐与诗歌间所具有共性的艺术美,感受到“诗中音,音中诗”的美妙境界。虽然他们的作品不成熟,但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精心地耕耘和栽培,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才能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新形势下音乐课的整合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而应发挥各类艺术间所有的共性“恰当地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常教常新,学生才会常学常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在愉悦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拓展学生艺术审美空间,增强音乐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审美育人的目标。总之,课堂模式的整合是为了提高学生体验、为实践音乐艺术及多元艺术创造有利条件。但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审慎的态度完美整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多元艺术整合服务教学的最终目的。

6.音乐课更需要作业

如果你到农村中小学去问十位教师,至少有8位会说没听说过音乐课也有作业。如果你去问些学校的校长或教导主任,他们也会说从没检查过音乐作业。

那么,音乐课是否有作业,音乐教师到底要不要布置、批改作业,这都是值得我们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也是值得和各位同仁商榷和探讨的问题。

以前,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乡村中小学根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音乐教师,更谈不上音乐的设备和器材。只好让一些爱好唱歌的其他学科教师上音乐课;音乐课只不过是“唱歌课”或“喊歌课”罢了。音乐教师根本体验不了音乐的美在哪里。部分学校只能听见“班班有流行歌曲“的声音。究其原因:①没按教材要求去上;②教师根本上不了教材;②师生都感觉教材没“意思”。有的音乐教师连音谱都不识,音乐课的前后就谈不上备课、布置作业……怎样布置作业,作业在哪里?教师都不知。故而,十有八九教师和校领导都认为音乐没作业,所以就一直不做作业。

从我国现阶段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音乐教材来看,其编排意图、目的要求、教材的深简易难等诸方面,都有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人文性较强,这给我们音乐教师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提供了较好样本。如果我们乡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科学有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把教材吃透、消化、吸收、拓展开来,即便条件再差,也不难发现许许多多极具音乐天赋的人才。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乡村中小学具有合格的专职音乐教师问题。

各位同仁,如果要让自己的学生真正学到音乐知识,真正理解音乐,真正懂得音乐,真正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我们不妨让学生们做做音乐作业吧!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

广大农村音乐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相信我们农村的音乐教育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