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魏居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魏居芬

魏居芬

魏居芬

(甘肃省临夏县中医院甘肃临夏731801)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颅内出血68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两组。给予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34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满意度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优质护理效果佳,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94-02

颅内出血为常见新生儿疾病,病情较严重,多由缺氧、产伤等导致,根据不同出血部位可将本病分为小脑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等。本病死亡率高,存活患儿可有严重后遗症,如癫痫、脑积水、智力障碍和脑性瘫痪等,应引起重视,做好早期治疗与护理[1]。现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颅内出血68例,总结性分析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颅内出血68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两组。对照组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21例,共34例,15例小脑出血,硬膜下出血9例,10例脑实质出血;9例出生后有产伤,其中产钳助产4例,困难分娩4例,吸引助产1例。实验组中早产儿12例,足月儿22例,共34例,14例小脑出血,硬膜下出血10例,10例脑实质出血;10例出生后有产伤,其中产钳助产4例,困难分娩4例,吸引助产2例。对照组与实验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0.05),无差异显著。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优质护理。

1.2.1病情监测对患儿生命指标做好监测,注意心率、意识、呼吸等波动,做好记录;若患儿面色苍白或皮肤呈青紫色,则应考虑是否为病情加重,并向主治医生报告,实施氧气治疗,并观察患儿是否合并兴奋、烦躁、入睡困难、脑性尖叫等表现;一旦无法控制病情,则可出现嗜睡、反应差等,应严密观察。

1.2.2呼吸道护理若患儿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则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必须重视对患儿呼吸道的相应护理。经常协助患儿变换体位,做好保暖工作,抬高头肩部约15-30°,体位宜选择仰卧位;若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抽搐较严重,则给予其吸痰;合理调节暖箱湿度及温度,湿度宜为55%-65%,温度宜为(29-33℃),每分钟氧浓度宜0.5-1L。

1.2.3皮肤护理多数患儿翻身较少,长期卧床,加上皮下脂肪较少,皮肤比较柔软,若得不到精心护理,可引起感染。在无菌原则下进行各项皮肤护理操作。宜给予患儿棉质衣物,以柔软、宽大为宜;每日检查脐部,并涂安尔碘,避免脐炎,也可使用75%酒精。尿布应保证柔软、干净、干燥,勤换尿布,经常用温水清洗患儿臀部,尿布清洗后可在阳光下暴晒晾干。

体温过高,则实施物理降温。针对持续性惊厥、抽搐患儿,需对其应用相应药物,常用药有鲁米那、地西泮、水合氯醛等,应用时应严格遵医嘱或按说明书用药,并对用药剂量、时间、效果等做好记录。针对脑水肿患儿,对其应用地塞米松或速尿,速尿用量为1-2mg/(kg?d),地塞米松首次用量为1-2mg/kg,静注,维持剂量为0.2-0.4mg/kg。

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效果,对比有效率。问卷调查两组满意度,并比较。

1.3效果标准无效:患儿经相应护理后,兴奋、脑性尖叫、抑制、面色苍白、呼吸改变等症状较护理前无改善,或缓解<30%;有效:患儿经相应护理后,兴奋、脑性尖叫、抑制、面色苍白、呼吸改变等症状较护理前缓解30-60%;显效:患儿经相应护理后,兴奋、脑性尖叫、抑制、面色苍白、呼吸改变等症状较护理前缓解>60%。以有效、显效作为护理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对照组护理无效6例,15例有效,显效13例,护理有效率82.35%。实验组护理无效3例,13例有效,显效18例,护理有效率91.18%。两组有效率比较,实验组较高(P<0.05),差异显著。

2.2满意度对照组满意度85.29%,5例不满意,16例一般,较满意13例。实验组满意度94.12%,2例不满意,12例一般,较满意20例。两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较高(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护理服务是临床早期治疗的重要环节,给予患儿全面、精心、周到护理,可从根本上促进疗效,减轻疾病危害,维护患儿健康。近几年,临床护理发展比较迅速,逐渐由传统护理向现代化专科护理转变,护理观念也由“被动式护理”转为“主动式护理”,愈来愈多的患者重视护理工作,并对护理质量和效率提出较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临床护理只有不断创新模式,更新理念,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才能适应专科护理发展[2]。优质护理是一种全新模式,以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系统的护理服务为目的,结合病情特点及人群特征实施护理。该模式内容比较全面,涉及病情监测、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对症护理等,措施针对性强,可满足护理要求,提高工作质量[3]。在优质护理下,护理效率显著提高,护理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满意度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实验组较高,分别是91.18%、82.35%;两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较高,分别是94.12%、85.29%,说明优质护理对提升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意义较大。

综上认为,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效果显著,临床需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琼.2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06):541-542.

[2]王红梅.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27):6122-6123.

[3]杨聪梅,曹茹梅.12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0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