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体会

梁飞龄

梁飞龄(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306-03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心理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老年人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护理人员巧妙应用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等进行疏导,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态。而对老年人的健康,不仅局限于医疗服务,更需要针对其特点,加强心理护理。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份、各脏器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发生改变的还有其心理。

1.1情绪改变老人变得多愁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时而固执已见,时而变得郁郁寡欢,凡事无动于衷。

1.2记忆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东西放下就忘,自己也感到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1.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罗嗦,说话重重复复,有的则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也有的变得幼稚;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的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同龄老人相比,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1]。

2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2.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转变,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不大一样。

2.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退、离休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但是由于他们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的原因。所以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

2.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由于缺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故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既是社会矛盾,又是社会心理矛盾。

2.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的度过晚年,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其中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足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以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2]。

3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四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①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②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反之,则相反。③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④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3.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2“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乐于助人有利自身的心理健康。

3.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3.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学会享用,还要善于发掘。

4超越自我,克服死亡恐惧心理

冲出对“死亡”的恐惧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死亡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亡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人们对死亡的种种恐惧、焦虑,不是来源于死亡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这是人生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惧怕、忧伤感,抱着泰然处之的态度,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这样便可摆脱恐惧和忧伤感,使人畅怀怡性,心情宁静,却老延年。因此,老年人要冲出“死亡恐惧”的旋涡,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就可以既不忌讳死亡,坦荡而达观,以自己的宝贵晚年,“只争朝夕”、老有所为地发挥余热,对人类多作一点贡献[3]。

5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具备3个要素:良好的心理护理素质、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精细的心理护理技能。我们要按照这三要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实施心理护理。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护理老年人心理的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200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第22期(第10卷总第199期养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老年人的感受和认知,改变老年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建立比较系统的心理档案,为心理护理提供客观依据,另外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采用多元文化,因人而施护;对孤独、失落、空虚等情绪类型的患者,根据其心理不平衡的特点,可采用满足法;对焦虑、急躁情绪类型的患者,用行为文化尽快消除其对医院的陌生感和对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对多疑、多虑情绪类型的患者,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去影响他们。寻求社会支持,社会、社区、家庭、单位要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尤其是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是相互关联的,身体健康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是真正的健康。老年人往往只重视自己的躯体健康,很容易由于躯体不适造成心理压力,引发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故社会和家庭都应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弱或抑制产生消极情绪的环境因素,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身体状况,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①通过心身相关的综合分析,了解预测可能发生的动机和行为,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心理防护措施。②通过对患者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较强的综合医疗对策。③建立新型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④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⑤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预防不良心理刺激,促进心身健康。

总之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见的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这些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此类疾病即可大大减少。因此,社会应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及时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以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素珍.《护理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皇莆恩.《护理心理学》.西安人民出版社,2005.

[3]杜治政.《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