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

彭兰杨桂英

彭兰杨桂英(四川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309-02

【摘要】目的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病人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客观的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更加的谨慎,认真的作好每一件事情,切忌粗心大意,防止差错事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这些都要求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

【关键词】护理护理安全安全管理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1],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几年结合我院我科工作实际,发现护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问题认真总结,制定制度,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人性化护理及整体护理,使得我科近几年医患关系和谐,因护理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1护理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业务不熟练

护士对护理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知识面不广,临床知识相对不足。现代西药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对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了解。年轻护士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简易呼吸器、除颤仪、监护仪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安全感,使得护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2]。

1.2患者因素

对于年老体弱的特殊人群,护理人员应高度的警惕,因老年患者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容易发生意外:如摔伤、跌伤、坠床、外出走失、烫伤、压疮、冻伤、管道脱落等;而小儿患者因为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不配合治疗。

1.3药品管理不规范

护理工作是一个琐碎而复杂的工作,特别是病人很多,很多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凑到一起时,医嘱处置可能不及时,静脉给药时出现剂量错误、打错针、拔错针现象。口服药未做到服药到口、错服、漏服。医嘱执行未签字,漏写执行时间,这些情况很常见。特殊药品未按规定放置、标示不清,使用后未及时的补充。

1.4管理力度不够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职责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对质量检查不严格,监督力量不强,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安全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

1.5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没有随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延误了患者的抢救时间,粗心大意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在操作中违反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消毒隔离制度。

1.6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单有涂改、刮痕,护理内容记录描述不客观,病情记录不及时,内容记录不连续,医护记录不相符,文字不工整,字迹不清晰,措辞不恰当、有错别字,未正确使用医学术语,体温单填写不完整,生命体征与病情不符,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不一致,体温、血压、大小便缺项。

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2.1.1对每位新来院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

对新来医院的护士进行规章制度、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医院文化、职业道德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位在院护士每年需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技能[3]。

2.1.2护理部和科室定期重进行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

护理部和科室科定期进行业务查房,病员死亡内及时召开护理讨论会,及时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抢救能力、护理质量。对于疑难病例及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应该及时申请护理会诊,进行专业指导,以提高护理质量。

2.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保障护理的安全[4]。

2.3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组织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每位护士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以保障护理安全制订和健全各项护理制度,使其认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安全护理与法律法规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和拥有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如多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法律知识讲座,利用各种会议、查房、培训班、质量分析会等的安全教育,抓好新分配来的毕业生及进修、实习生的岗前教育,集中时间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如《护理基本技术与管理规范》、《护士条例》等,把医疗安全教育作为岗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使全院护士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护理。

2.4合理配置人力,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状态

作为护士长,要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科室的每一位护士,了解每位护理人员的生活,做到人性化管理;护士长应了解科室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实际工作能力、优点长处、性格、职称高低、临床经验等全面掌握,根据每位护士的具体情况诱导他们工作发展的潜力,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增加责任感;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合理排班,既要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又不能忽略护理人员的需求。在确保基础护理、患者的治疗、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的落实到人的基础上,要避免因人力不足而造成差错或投诉事件的发生,避免因人力安排不当出现护理薄弱环节或超负荷工作状态,以此来应保证各班护理质量。

2.5保障病房安全

随时巡视病房,消除不安全因素,病人入院时,告知病人防火、防盗、防破坏、防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对于年老体弱的特殊人群,护士应加强巡视,防止摔伤、跌伤、坠床、外出走失、烫伤、压疮、冻伤、管道脱落等发生,输液应减慢输液速度,对于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的患者应加强护理,防止坠床、跌伤的发生[5]。

2.6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保证用药安全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效期、标签、有无变质等,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对于剧毒、麻醉药品入保险柜专人管理,每班交接,并作好登记。需冷藏的的药品放置在冰箱内,保证其药效;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并有使用的限制[6]。

小结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关永杰.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刘丽革,刘丽霞.关于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1,22(2):116.

[3]潘绍,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4]王琼莲,王嫒.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64-65.

[5]勒克英.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J].护理研究,2004,18(1):111112.

[6]任秋芸,卫淑英,任海芸.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2,16(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