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顾洁

顾洁(广汉市实验小学,四川德阳618300)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组织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是有效的吗?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一系列反思。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性的思考

曾经听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在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小节以后,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各是什么样子的?在齐读课文的三、四小节以后,教师又让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学习完整篇课文,教师在总结全文后,再次对学生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的气氛很浓,同学们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十分热闹。然而,在交流汇报时,学生的答案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或是只是个人意见,而不是小组讨论后的集体意见。而且,整节课一会儿在讨论,一会儿又在讨论,给人一种单调、重复、乏味、形式的感觉。对此,笔者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难道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就是这样实施的吗?课堂看起来热闹,但是只是给别人看的,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效训练,也没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怀着这一困惑,笔者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和一线语文教师们多次教研探讨:新课程的课到底该怎么上,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如何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经过交流探讨,查找资料,并请教了相关专家,知道了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其中之一就是“无节制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对于那些问题浅显,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就不必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合作讨论应该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否则,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

二、合作探究的时机

那么,课堂上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

三、小组合作讨论要注重学生之间的集体性及协调性

从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不久,笔者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人人都在积极发言,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中,一些思维敏捷学习好的学生滔滔不绝,而一些学困生只能当“忠实的听众”,没有自己的意见;甚至有的小组围在一起根本没有在讨论问题,而是在说笑。在汇报交流时,也往往是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全组讨论后的集体意见。这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目的。这使笔者不得不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是有效的吗?

通过查找资料及与同事们的探讨,并反复在教学中试验,使笔者明白:要使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有效,必须要有几大要素: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小组里没有分工就没有真正的合作。

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在每次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前,笔者都让每一个同学先独立思考问题,再分小组讨论,每个组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当一个小听众。然后形成集体意见,由小组记录员记录下来。在小组合作讨论时,作为教师的笔者绝不会站在讲台上袖手旁观或是做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小组之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相机指导。在汇报交流时,坚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而不是说自己个人的意见。小组代表汇报完后,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渐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收到了一些效果,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了。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要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行之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有讨论的价值。第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要安排好小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有发言和倾听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当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引导。第四,做好评价和交流。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一定要坚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各小组合作讨论过程给以适当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