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护理效果

国艳辉

国艳辉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中医院河北承德067500)

【摘要】目的:探讨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护理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所接收的初产妇7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健康知识及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组患者给予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对70例患者产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肌力测定级别≥3级32例,占91.42%,明显优于对照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各方面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妇女产后盆底功能,明显减少产妇的尿失禁现象,有效降低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女产后;盆底功能;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73-02

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妇女的生活质量。[1]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地损伤,剖宫产也不例外。在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分娩更是损伤了盆底,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调查显示,已婚女性中,有45%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困扰女性生活。因此,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进行干预护理,对促进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接收的70例初产妇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所接收的初产患者70例,均为单胎产妇,全未出现妊娠合并症、急性、慢性传染病。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组患者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为26.39±1.44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2~39岁,平均年龄为27.13±1.3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5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普通的健康知识及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下面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

1.2.1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产妇健康教育,尤其注重对产妇进行盆底肌保护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产后一个月内应当多加休息,避免劳累,禁止盆浴,在两个月内禁止同房等,避免在产褥期出现感染。另外,必须向产妇说明在产后应当避免负重,尽量不要久坐或就蹲,避免过度增加腹压。

1.2.2饮食护理干预

根据初产妇身体情况,指导患者在产后多食用新鲜蔬蔬菜和时令水果,禁烟禁酒,忌饮浓茶、咖啡及其他辛辣食物,倡导健康饮食。

1.2.3盆底肌康复锻炼指导

依据产妇适应症和禁忌症制定护理治疗方案进行盆底肌锻炼,如作缩进肛门动作,每次时间≥3s,之后放松。持续15~30min,2~3次/d;也可行电刺激法,电刺激强度必须检查以患者耐受,感知不到疼痛为前提。

1.3观察指标

产后3个月测定产妇盆底肌肉张力(0~5级,级别愈高,表示恢复效果愈好),问卷调查其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POP-Q评分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对我院70例初产妇进行分组护理后3个月随访,对照组患者肌力测定级别≥3级仅23例,占65.71%;而观察组患者肌力测定级别≥3级32例,占91.42%。二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各方面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现所示;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性疾病包括一组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以盆腔器管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常见问题。据资料表明[2],当前我国的已婚育女性中有40%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的功能是依靠耻骨尾骨肌和周围组织支撑盆腔器官,这些器官才能在正常位置上保持其正常功能,若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的张力不足或出现创伤时(如盆腔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有些妊娠及阴道分娩等)则出现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和盆腔器官(子宫、膀胱或直肠)脱垂就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典型症状。盆腔器官脱垂则进一步导致尿道肌肉痉挛、排尿不畅、部分尿潴留,随后又将出现频繁或持续的尿路感染。这些问题显然会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所以妇女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就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诊治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本文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同时接受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取得较理想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的健康知识及常规康复护理,康复效果不够理想。两组间进行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盆底肌级别≥3级、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各方面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实施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原,李雯华.产后盆底康复的个体化治疗10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8),936-939.

[2]邓海英,刘芬,胡建梅.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