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65例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王永红

王永红(资中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资中641200)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65例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在胃癌术后术后12h,给予胃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同时观察术前与术后1天、5天、10天、15天,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差异。结果护理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肠外营养后,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相比术前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呈平稳趋势。结论护理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肠外营养,能有效避免营养不良引发吻合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肠道,加快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术后护理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248-02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胃癌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死亡率和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之多,我国胃癌死亡率高达50%[1]。主要发病年龄为60岁-80岁,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找出有效的诊疗癌症以及胃癌术后护理方式尤为重要[2]。随着近些年医学水平进步,以及营养疗法的引进,我院在治疗癌症和胃癌术后患者护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研究胃癌术后患者护理方式,以及术后给予科学、准确营养支持。笔者对65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是指是,从颈内静脉或静脉供给人体肠道所需营养作为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加速生命体征恢复,全部营养都在肠外供给称肠外营养。笔者使用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进行胃癌手术的病患65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35例,女30例,年龄55岁-85岁,平均年龄70岁,65例胃癌手术患者均无代谢性疾病,其中近端胃切除24例。大部分胃切除20例,全胃切除30例。

1.2方法在胃癌术后12h,给予全场外营养,按热卡130.6kJ/(kg•d)及氮0.3g/(k•d)供给胃癌术后患者,其中60%-70%的非蛋白质热量由葡萄糖(5%-30%)供给胃癌术后患者,30%-40%的非蛋白质热量由脂肪乳剂(30%)供给胃癌术后患者,将全部营养剂混合配合出3L/袋营养液。对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匀速滴入,滴入速度为45-120ml/h,连续应用10-15,d,待患者可以半流食或口服饮食后停止使用。

2结果

对比术前与术后1天、5天、10天、15天,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差异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对胃癌术后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后,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均在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呈平稳趋势,体重下降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给予胃癌术后患者场外营养过程中均无发生死亡或吻合漏等严重并发症。

表1术前与术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分析表

天数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

术前1天57.1±3.620.4±1.934.3±1.710.1±2.8-3.10±1.29

术后1天56.9±3.120.9±1.634.7±1.410.3±1.4-2.01±1.09

术后5天56.1±2.921.7±2.634.9±1.210.5±1.9-0.87±0.17

术后10天55.8±3.121.9±2.135.3±1.511.0±2.70.87±0.39

术后15天55.2±2.722.1±2.036.7±1.111.3±1.12.01±1.86

3讨论

笔者发现由于胃癌手术是根治性切除手术,极易造成术后营养不良,由营养不良引发吻合漏等严重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胃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要格外当心,有必要合理的给予胃癌术后患者场外营养,合理应用营养,可以有效防止吻合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由于胃癌术后患者在手术后肠道吸收功能尚不健全,过早的给予肠内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并不能有效的进行吸收,也由于我国正走向老龄化社会,而胃癌的主要发病人群又是老年患者,随着不断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的消化器官不如年轻患者;小肠液、胰液、胃液在数量上明显过少;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脂酶等活跃性不足;肠壁内黏膜面积不足以及收缩不足胆囊功能;这些问题都降低了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因此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给予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的优势在于:一、肠外营养可保持肠内黏膜功能与构造的完整性,促进胆囊功能收缩,增加小肠液、胰液、胃液的质量与数量,有效防止肠道细菌二次感染,活跃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脂酶的分泌,加速内脏血液流动,使患者代谢符合人体生理需求,减少肠道性感染引发吻合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二、由于胃癌患者消化功能不健全,往往会造成了胃癌患者长期营养不良,术后进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注射,可恢复肠内营养,改善营养不良;三、肠外营养能在术后让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使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是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有严重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功能不健全者应控制使用,用法及用量需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出发;二、术前不宜使用肠外营养,易使手术结果造成偏差,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三、胃癌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以及可以进行肠内营养时,即应停止肠外营养[4]。因此在护理胃癌术后患者时科学、准确的使用肠外营养、避免营养不良引发吻合漏等严重并发症、加快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肠道、患者也易于接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雪莲,李玉珍,朱刚.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J].海南医学.2009,(S3):109-110.

[2]叶有嫦,朱刚.直结肠癌病人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及护理要点[J].临床医学工程.2010,(05):121-123.

[3]王峰,张微,乌新林,等.老年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7)125-127.

[4]王静东,郭倩,王琦三,阿地里.胃癌术后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09)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