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音乐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巩贤吉

巩贤吉甘肃省陇西县南安中学748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了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轨道”前进的步伐,尤其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与其他教学形式结合方面,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已远远超越出单纯的“人本”特性,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音乐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已成为每一名语文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与语文是两门不同性质的学科,但它们又有许多共同点,即都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这种共性使音乐和语文本来不同性质的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两者能够彼此相通、印鉴和参照,也为教学需要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语文教学渗透音乐,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联想范围,加深学生知识记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使用音乐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展现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去激励人、感染人、影响人,能更好地发挥“艺术,人文”的合力作用,帮助学生把文学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需求、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经过有益的尝试,我将与语文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能力,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融入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选择一段适宜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凝聚学生注意力,实现跨越时空的感受。例如在讲授《菜园小记》时,为了将这篇讲述抗战艰苦年代但远离学生生活的故事,使学生得以较好的感受和体会,我选择了反映这一时期著名的歌曲《军民大生产》融入到导语中,学生在时而粗犷、时而抒情、时而雄壮、时而婉转的旋律感染下感受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的情景,从而激发了紧张、亢奋的情绪,达到了应有的学习目的,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情境,体会文章主旨。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也能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产生思想共鸣。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给学生创设情境,能让学生轻快地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讲授初中教材第一册《背影》时,为了较好地把握文章主旨,突破教学难点,我选择古筝曲《新开板》创设音乐情境——配音朗读。首先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悲凉、哀愁的曲调感染,加之朱自清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文字感化,学生很快地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哀愁。其次在揭示文章主题时,重点分析父亲的四次“背影”,尤其是第二次,再次配音朗读。“父亲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至此,学生深深地体会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舐犊之情,以及儿子感念父亲的深情。最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次品读文章,读到“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不禁簌簌地留下了眼泪”,在悲惨的家境中,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与悲哀,体会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中透出的淡淡哀愁。至此,学生不仅仅把握了教学重点也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标。

在诗歌教学中恰当应用音乐,容易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想象,把握意境作用。如教学《枫桥夜泊》可适时播放一段古筝曲,创设一个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倾听名家的吟诵,随着吟诵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腔调的婉转曲折,学生因声入境,展开联想,感知诗文的意境,眼见江枫、渔火、月亮、秋霜,耳听乌啼、钟声,品味淡淡的惆怅,尽享语言文字的美。

三、把握时机,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时机,让学生对美的东西深切地感受、欣赏和评价,不仅能使情感得以陶冶、身心得以净化、性格得以塑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授《绝唱》时,有一段写小玉先生说书的妙境: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处不伏贴,三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声音高时,“忽然拔了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极高时“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子弹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在这儿,作者巧用各种比喻,并通过触觉、味觉和视觉来描写小玉先生说书技艺的高超。假如只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很难达到欣赏音乐的一种境界。我把握时机,让学生闭目欣赏《高山流水》,聆听高山的巍峨雄壮、林涛的汹涌澎湃和溪流汇成飞瀑直泻,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体会真正的“妙”。然后写感受,当堂点评,宣读范文。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美、感受到美,同时在精神上得到陶冶、净化,情感上达到共鸣,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把音乐元素融入到语文教学要发挥激趣、降难、聚力和调动情绪的作用。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元素融入学习内容,两者要具有相容性、相近性和互通性,使音乐与学习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音乐元素融入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不能成为教学的“常规武器”,否则就会形成画蛇添足的现象。

3.融入学习内容的音乐元素要符合学生心理,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音乐的渗透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理解。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修养,了解乐理与音乐史知识,使良好的音乐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