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 1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唐红霞

唐红霞(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医院22604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每日必须进行的静脉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方便肢体活动,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但在临床应用中若处置操作不当,可引起并发症,笔者就近年的临场经验汇报如下:

1留置针及血管的选择

根据穿刺血管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检查外包装,有效期,备6cm×7cm的无菌贴膜;选择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不易于固定的血管,小儿以头皮静脉为首选,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尽量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记录操作者、留置日期和时间。

2护理

2.1留置针穿刺前向患者(幼儿给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其理解与信任;穿刺时严格无菌技术。

2.2留置期间的护理向患者讲解留置针的基本护理常识,留置针肢体避免过度活动,保持穿刺处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等。每2~3d消毒周围皮肤更换无菌贴膜;需连续输液的患者每日更换输液器,崔爱荣等[2]试验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保留72~96小时后血管内中重度炎症发生率24%;静脉留置针保留120~168小时后,血管内中重度炎症发生率60%,明显高于保留72~96小时的血管,建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应在96小时以内,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选外科用头套固定。

2.3封管的护理对输液间隔时间6~8小时的用无菌生理盐水8~10ml脉冲式冲管后边冲边退针后关闭留置针夹子。间隔时间长于8小时的,封管液选用15U/ml肝素盐水液2~3ml封管;对于凝血功能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使用氯化钠溶液封管。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3.1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患者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3];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立即拔出静脉留置针、抬高患肢,行热敷、硫酸镁湿敷等;预防静脉炎发生,应严格各环节的无菌操作技术,输注对血管刺激较强的药物时输入速度宜慢,输完应用生理盐水冲管,注意观察局部血管情况,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

3.2液体渗漏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造成外渗,妥善固定导管,减少置管肢体的活动及下垂,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若存在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改变或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亦可引起液体渗漏。此时应选择粗而直,富有弹性的血管,避免针管在血管内反复移动,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

3.3导管堵塞导管堵塞的原因比较复杂,与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选择不合适不无关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拔管,切忌用力推注。

3.4皮下血肿穿刺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及心理因素影响等,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熟练掌握穿刺操作,穿刺时把握好进针角度,力求1次穿刺成功,这样可减少和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护理人员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3.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也可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留置,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太长。

讨论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是临床中抢救危重患者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补液、输血、检测及准确及时输注急救药物的可靠保证;在留置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虽然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存在着许多并发症的可能,但只要正确使用,做好日常观察及预防护理,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而且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晋红,王改红.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家庭护士,2008,6(6A):1469-1470.

[2]崔爱荣,焦光琳,张玉敏,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血管的炎性反应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疗,2008,13:6.

[3]王江滨,李丽华,付薇.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9C):2453-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