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现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4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现况

蔡春艳

蔡春艳

(上海市长宁区新同仁医院200336)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这些压力所采取的措施开展探讨。精神科护士的主要职业压力是由患者、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压力源护士应采取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运用人本化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及提高社会地位等对策来提高其应对能力,同时在护理患者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50-03

精神科护士是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面对一群特殊的人群,从事着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这对精神科护士来说因其护理的特殊性所以对生理和心理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精神科所涉及的疾病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再加之对精神科护士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使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处于较高水平[1]。

1职业压力对精神科护士的影响因素

职业压力源是指在工作活动中所承受的对其身心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的外在刺激,是改变个体心理和身心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2]。当人遇到压力时都有着其适应方式,因为个体差异其适应能力也有着明显差异,轻度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业绩,而持续的高压则使机体在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大量消耗,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调查显示[3],精神科护士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精神科护士。余永华[4]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源依次为:患者护理方面占85.7%,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占66.1%,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占62.5%,工作环境方面占57.1%,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占35.7%。同时薪酬低,待遇差,职业风险大,担心受歧视,社会地位低,自我发展受限,工作繁重,这些都成为护士流失的原因[5]。研究显示[6],如果选择再就业,80%的精神科护士愿意重新选择专业。这些都将造成护理安全的下降,护患矛盾的增加,护士工作倦怠等。长期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主要压力来自患者、工作量、环境等方面。

1.1病人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士所接触的对象是精神异常的患者,其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异常,症状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对周围人怀有猜疑和敌意或任意妄为,随时都有突发冲动殴打工作人员的可能,而精神科护士还必须做到“病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多数精神病患者虽有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往往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思维散漫,言语离奇,以至于护士无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来了解患者的主诉与需求,从而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王喜玲[7]于2009年随机选取了80名精神科护士对其存在的职业压力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在面对缺乏自知力,言语紊乱,有伤人、毁物、自杀、自伤、逃跑、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的精神科患者时80%的精神科护士存在中度压力,护士在工作中既要顾及患者的安全又要注意自身安全,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环境中,进而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侯小林[8]于2011年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对天津市安定医院的182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在患者护理方面产生的压力是最大的,精神科患者在病态行为支配下,表现行为幼稚,思维脱离现实,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可能发生扭曲,这些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压力。

1.2工作的繁重和不规律

精神科中夜班时患者走失,自杀,病情变化等突发性意外的高峰期,而中夜班工作人员较少,护士必须集中精力,时刻提防病人的伤害,从而造成心理的高度紧张和身体的高度疲乏,如遇上治疗不合作及病情波动的患者,还得加以约束,因为精神科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没有家属陪护,需要护士不停的去病房巡视,每30分钟巡视一次,使护士的工作量增大。再加上精神科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因而造成工作量与护士人员不足的矛盾。林泽敏[9]于2010年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44名精神科在职护士进行调查指出精神科护士精神科护士工作量的繁重是造成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原因之一,精神科护士人数有限,加之辅助系统不健全,面对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承担许多非护理性工作,不仅要做好生活护理和症状护理,精神科护士还要做好病人的安全管理与组织管理,交班过程中必须要清点患者人数和危险品数目,特别是约束带,使护士的工作任务琐碎繁重,护理工作量再次增加。以及生活无规律,频繁的夜班,节假日不固定,生物钟紊乱均使护士的压力和体力同时过度透支,产生心理疲劳,影响其身心健康[10]。

1.3医疗护理中的职业危害

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发生暴力行为,使精神科临床暴力行为普遍存在[11],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的安全。据报道[12-13],护理人员承受了患者攻击事件的95%和严重伤害的97%,有48.1%的护士经常和常常经历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且有93.8%的护士在处理暴力行为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4],特别年资越低的护士应对暴力行为也越差[15]。高玉娥[16]与2010年对攀枝花市精神病医院在职护士14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发生的职业危害中,语言伤害占86.30%,手攻击占65.75%,脚攻击占58.90%,锐气攻击占10.95%,物件攻击占24.65%,性侵犯占10.95%,其它占5.47%。这些都造成了精神科护士工作的高风险,面对这些危害,护士却很少得到理解和帮助。徐柳柳等[17]于2006年采用自编问卷匿名调查67名精神科护士,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对病房工作中的暴力行为感到紧张,焦虑和惧怕,在经历暴力事件后心理创伤明显,表现为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急障碍症状。可见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对护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给护士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1.4特殊的工作环境

目前大部分精神科病房都采取封闭式管理,到处都是铁窗铁门,患者出现问题,护士的工作首先受到质疑,是护士的工作压力不断提高。胡玉华[18]于2011年对98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封闭式的环境下,精神科护士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其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另一方面,精神科病房由于设施简陋,大多配置的急救仪器和急救药品没有综合性医院齐全和先进,而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各大脏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使病人突然死亡,黄华丽[2]与2009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83名护士和某综合性医院185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指出精神科护士与综合性医院护士在工作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有极其显著差异,当患者因躯体疾病需要抢救时,病房配备的抢救设备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护士处理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给抢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护士的压力水平升高。

1.5较高的医疗纠纷风险

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常不可避免的发生自杀、自伤、攻击、毁物等意外事件,此时常常需要保护性约束病人,这也是精神科的一个特点。资料显示[19],精神科医疗争议中5%以上都是涉及保护性约束问题。同时精神科病房采取封闭式管理,家属对医院的流程、模式不清楚,发生意外事件后,有些家属首先把责任直接完全归咎于护士,辱骂护士,甚至殴打护士,是护士要随时防范应对处理各种意外,是自己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20],担心发生差错事故而涉及到医疗纠纷中。何贵荣等[21]指出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即使责任不在护士,来自社会、上级和患者的压力均会使护士产生心理疲劳。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下的精神科护士压力越来越大,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1.6社会支持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及医学界内部对精神医学及精神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理解,是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度明显低于综合性医院护士[22]。安春梅[23]于2006年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对100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社会支持分值较低,而精神科护士的社会支持与焦虑呈负相关,即社会分值越高,焦虑状况越低,而社会支持越低,焦虑状态明显升高,久而久之,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应对措施

职业压力源对精神科护士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针对引起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部分学者通过研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精神科护士自身的应对能力。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患者和对精神疾病缺乏认识的家属。王丽波[24]指出护士在工作中说话要谨慎,保护患者的隐私,掌握好自己工作的尺度,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要做到心中有数。夏志春[25]等认为精神科护士应加强治疗性沟通知识的技能培训,多选用聆听、提问、提供信息、幽默、接受和沉默,区分治疗性沟通和一般谈话的能力。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仍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我院护理部会定期开展业务学习课程,请外院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授课,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以怎样的形象及姿态面对他们,从而增进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2.2充分运用人本化管理干预

人本化管理即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管理,护士作为病人提供服务的主体,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对护士进行人本管理自然十分重要。杨金霞[26]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护士工作负荷量,尽量改善护理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采用人性化的激励理论,运用价值激励法、感情激励法和责任激励法,在护理部和护士长中提倡“重奖励,轻惩罚”,“以指导代替指责”,“以发现优点代替只看缺点”,对表现突出的护士采用授权管理法,积极培养她们自主管理能力等措施。我院领导将人本化管理实施于行动,在2012年7月开始调整了我们护士的中夜班及加班费,从之前较低的水平提升了一个等级。同时医院工会每年会组织不同程度的疗休养活动,如旅游,外出踏青等活动,以减轻工作所带来的紧张情绪。研究显示,经人本化管理后精神科护士的睡眠障碍,身体疲乏感,情绪低落和恐惧等发生率明显降低,重视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及良好的医院氛围可有效地预防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对象而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产生。

2.3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精神病院封闭式的管理是治疗时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改善病房的环境,使得环境更安全、温馨和居家化。邓泽英[27]指出病房护士长可每周组织人员进行环境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改进,完善病房安全设施,各病区对病房单调、简陋的环境进行美化,病房走廊配以壁画、宣传栏,室内放置绿色植物、鲜花进行装饰,定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缓和神经的过度紧张,减轻压力,达到宣泄情感和放松的效果,有利于改善精神科护士焦虑紧张情绪。覃金荣[28]提出医院应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避免增加护士的额外工作,对工作量大,环境差的科室要给予人力,待遇方面的倾斜,从而调动护士心理的积极性,使之更好的投入工作。黄华丽[2]也提出精神科病房设法建立ICU室,加强仪器设备的更新,今后可以将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科病房建成庭院式结构,是护士压抑紧张的情绪得以释放,身心健康得到改善。近期我院领导出资改善了食堂的就餐环境,虽然病房内部环境仍是很压抑,但也给了我们能稍作休息、缓解工作压力的地方。

2.4提高护士对应激的适应能力及业务水平

韩维荣[29]认为精神科护士应相信自己,培养广泛的兴趣,调节生活,充分学习掌握心理学,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保持饱满稳定的情绪加强业务学习,宽慰自己,宽容别人,拒绝不良情绪,坚持强性思维,采取积极主动态度,用适应自己的放松技巧,如电脑游戏,外出旅游[30]等,从容面对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暴力行为:刘杰等[11]指出各级领导应重视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提供更加专业的防暴技能培训,把精神科防暴技能培训作为精神科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设置培训课程,满足精神科护士的需求,让护士掌握处理精神科暴力的方法,技能和技巧,提高精神科护士处理暴力的能力。由于精神病病人常常发生无法预知的意外事件,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对病情的观察要有高度的预见性。王春云[31]指出精神科有必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流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技能水平,能够动态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预见性护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事件,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引起法律纠纷,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加强社会支持,提高社会地位

黎赛英[32]指出,精神科护士最期望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及护理管理层和医院领导的支持。孙长丽[33]建议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精神病的相关知识及医务人员进行宣传,让社会理解,重视精神卫生事业,尊重精神科护士,在职位晋升上要有相应的倾斜政策,适当提高比比例,以提高竞争意识,增加岗位吸引力,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单位领导要加强对护士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理顺家庭关系,加强同事间的沟通,营造和谐气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

3小结

综上所述,长期的工作压力会使精神科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最终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近来年已为多数研究者所关注,并提出较多的应对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在运用人本化管理干预,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对缓解护士压力起到较明显的作用。就我院而言,这些措施都大大增加了我们精神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及热情,但是病房内部的工作环境仍给护士带来压抑的感受;目前我们科的病员总数已近百人,加之封闭式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诸多病员很排斥这种压抑的环境,加上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对住院欠安心,产生外逃想法,这给护士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当今社会的压力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的人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患上精神科疾病。但精神科病房建成庭院式结构方面的研究甚少,我们可以从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已达到病员和护士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付敏.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4):26-27.

[2]黄华丽,朱小英.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927-949.

[3]杨玲,李德重,李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55-56.

[4]余永华,刘艳林.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源分析与排解[J].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108-110.

[5]闵国营,聂小莲.精神科护士流失原因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2011,30(19):175.

[6]李栓荣,孙素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身耗竭程度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77-78.

[7]王喜玲.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调查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9,6(8):82.

[8]侯小玲.精神科护理工作压力及心理干预对策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9):2456-2457,2478.

[9]林泽敏.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0,8(14):1230-1231.

[10]包慧敏.压力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6):512.

[11]刘杰,侯安营,田梅,等.港冀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科暴力行为应对能力的对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96-998.

[12]AndersonC.ReportofworkplaceviolencebyHispanicnurses[J].JournalofTransulturalNursing,2003,14(3):237-243.

[13]AdibSM,Al-ShattiAK,KamalS,etal.ViolenceagainstnursesinhealthcarefacilitiesinKuwait[J].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2002,39:469-478.

[14]刘杰,侯安营,田梅,等.河北省精神科护士应对精神科暴力技能培训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33-35.

[15]侯安营,田梅,刘杰,等.不同年资护士应对精神科暴力行为能力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40-141.

[16]高玉娥.精神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506-507.

[17]徐柳柳,朱玲,朱玉兰.精神科患者暴力攻击事件对护士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06,3(1):14-15.

[18]何玉华,吴茂青.封闭式病房精神科护士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策略[J].医学信息,2011,24(15):4995-4996.

[19]杨向东,高玉霞.对住院精神病人约束保护相关问题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A):660.

[20]李翠芝,邬劲,李小龙.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461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B):63.

[21]何贵荣,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6):700.

[22]陈金红,杨建华,黄平.精神科护士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35-1036.

[23]安春梅.精神科护士社会支持与焦虑状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8):9-11.

[24]王丽波,王喜艳,付秀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265-266.

[25]夏志春,林建葵,梁云海,等.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和护患沟通方式及其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9):64-66.

[26]杨金霞.人本化管理应对精神科护士心理障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5:1386-1387.

[27]邓泽英,杨静,黄健芳.综合干预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6:169-171.

[28]覃金荣.国内护士职业压力现状与对策[J].医学文选,2004,23(4):543-544.

[29]韩维荣.精神科护士压力的产生,心理失衡的原因及调解[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7):896

[30]周春林.精神科护士三种减压方式结果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139.

[31]王春云.精神科护士预见性思维培养[J].医学信息,2011,24(10):6629.

[32]黎赛英,付廷东,洪华珍.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影响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77-78.

[33]孙长丽.精神科护士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与社会支持系统[J].吉林医学,2011,32(9):1865-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