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病变相关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病变相关的研究进展

辛秀团

辛秀团

(田东县中医医院广西田东531500)

【摘要】宫颈病变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就其发病率来看,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在部分国家中发病率甚至超过了乳腺癌。宫颈病变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认为宫颈病变与阴道乳杆菌数量下降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从抗肿瘤机制以及拮抗病原微生物两个方面对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阴道乳杆菌;宫颈病变;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10-02

Theresearchprogressofvaginalactobacillusisassociatedwithcervicallesions

XinXiutuan.TiandongCounty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xi,Tiandong531500,China

【Abstract】Thecervicallesionisoneofthemajordiseasesthreateningthehealthofwomen,inthecontextofitsincidence,secondonlytobreastcancerinfemalemalignanttumorinthewholeworld,insomecountrieseventhanthebreastcancerincidenceofadisease.Mainlyconcentratedincervicallesionsinpatientswithagebetween30to45yearsold,andasthepatientageincidenceisobviouslyrisingtrend.Athomeandabroadatpresent,manyscholarsbelievethatthecervicallesionshavedirectlinkstothefallinthenumberoflactobacillusinthevagina,aimedatthissituation,thisstudyfromtheantitumormechanismandoriginalmicrobialantagonismdisease-resistanttwoaspectsoflactobacillusinthevaginaandcervixlesionofcorrelationanalysis,thepeerstoplaytheroleofreferenceandreference.

【Keywords】Vaginallactobacillus;Cervicallesions;Thecorrelation

宫颈病变涉及种类众多,包括患者生殖器官出现的一系列炎性反应、感染、肿瘤、癌前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等[1-3]。阴道乳杆菌是女性阴道中常见的寄生微生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阴道常见病原体感染,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患者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降低癌变的出现率[4-5]。本文就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病变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综述如下:

1.阴道乳杆菌的抗肿瘤机制

1.1体外研究

在进行阴道乳杆菌体外培养的时候发现,阴道乳杆菌能够黏附在Hela细胞(HPV18阳性者宫颈癌细胞株)上并抑制其生长,尤其是在热灭活状态下,阴道乳杆菌对于Hela细胞的黏附性更强,能够起到良好的抑制细胞异常增生的作用[6]。研究发现,在热的刺激下,阴道乳杆菌会释放出大量的粘性附着物,提高其粘附能力,而且热灭活状态下阴道乳杆菌黏附在Hela细胞上能够增强其杀伤活性,激活T细胞与N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对阴道乳杆菌进行实验室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检测发现,阴道乳杆菌能够上调宫颈癌Hela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MHC-1)的表达,显著的提升了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降低了宫颈癌变的概率。

1.2体内研究

1.2.1刺激人体局部免疫功能提升阴道乳杆菌抗肿瘤的机制是通过自身细胞成分及代谢产物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工作,如果阴道乳杆菌数量减少,无疑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致使宫颈病变出现率上升[7-11]。从阴道乳杆菌细胞壁构成来看,主要成分为肽聚糖与脂多糖,二者均属于免疫激活剂,能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内皮大量释放白细胞介素1与白细胞介素6,进而激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3],分泌出一定量的r-干扰素调节患者体内免疫蛋白,使人体内天然杀伤NK细胞活化,最终起到良好的抗肿瘤、延缓衰老的作用。阴道乳酸杆菌在起效的过程中,会分泌部分糖类化合物至细胞壁外,胞外多糖是阴道乳杆菌释放的主要糖类化合物,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研究表明,阴道乳杆菌中自身DNA中存在CpG序列[12-13],改序列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9进行结合使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激活。

1.2.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阴道乳杆菌能够激活活性氧、过氧化氢等物质的生成,利用强烈的氧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阴道乳杆菌能够诱导巨噬细胞、NK细胞产生效应因子TNF-α与IFN-γ,利用效应因子对肿瘤细胞产生毒作用使其逐渐凋亡[14-15]。

1.2.3HPV相互作用机制引发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目前已经证实为HPV,同时,HPV也是现阶段人类唯一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16]。在进行临床药物试验的时候我们发现,阴道乳杆菌制剂在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后HPV高危型感染患者方面疗效确切,持续治疗三个月后HPV转阴率接近80%,表明乳杆菌制剂在抑制HPV方面疗效较常规药物更为显著。同时,阴道乳杆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患者阴道内环境,进一步抑制HPV感染,降低宫颈病变的出现率。

1.2.4其他作用阴道乳杆菌细胞成分较为复杂,部分成分在释放的过程中能够对巨噬细胞起到激活的作用,巨噬细胞会释放出一定量的NO参与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另外,阴道乳杆菌属于厌氧或者间性厌氧菌,通过将靶向定植于肿瘤低氧代谢区,能够起到有效的抗肿瘤作用[5]。

2.拮抗病原微生物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女性生殖系统属于半开放式,极易遭受细菌、真菌、病毒感染,而且女性宫颈管内膜柱状上皮组织较为菲薄,在低于病原体感染方面能力极弱,而且其中存在的褶皱较多,病原微生物大多存在与其中,清除难度较大[17]。如果长期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浸染,极易诱发宫颈病变,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阴道乳杆菌是女性生殖道中存在的优势菌种,其主要作用就是拮抗病原微生物,下面就其具体作用进行综述:

2.1释放抗菌物质

阴道乳杆菌能够分解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进而形成少量乳酸,利用生成的乳酸维持女性生殖系统pH环境[18]。保持阴道pH环境始终为酸性能够极大降低许多致病菌的增殖,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杆菌、白色念珠菌、加德纳菌等生长与增殖。阴道乳杆菌通过释放抗菌物质,能够显著增强阴道局部抗菌能力。同时,乳酸能够将金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溶解,破坏其细胞结构,进而达到灭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也能够改变革兰氏阳性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提升病原微生物的拮抗效果。

阴道乳杆菌也能够释放过氧化氢,利用过氧化氢强烈的氧化作用促使阴道分泌物中过氧化物酶合成氧化卤素化合物,氧化卤素化合物中次卤酸有着极佳的杀菌能力,可以进一步强化过氧化氢的杀菌作用。

2.2自身细胞成分的抗菌作用

阴道乳杆菌细胞壁上存在一种酸性多糖——脂磷壁酸,研究结果显示脂磷壁酸能够与脂多糖结合形成CD14进而阻断LPS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炎性反应。另外,LTA经过磷酸化活化以后会发生逆转作用并形成干酪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主要作用是诱导巨噬细胞的分泌,同时还可以降低IL-12分泌,提高IL-10的分泌,随着IL-10的分泌量上升,其中分泌的大量抗炎性细胞因子就会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

乳杆菌细胞壁中存在着一定量的脂磷壁酸、肽聚糖[20],这类成分属于黏附素。可以粘附在细菌表面。在女性生殖道中,上皮细胞表面存在一些特异性黏附素受体,乳杆菌能够黏附在生殖道粘膜表面。乳杆菌黏附在生殖道粘膜表面能够形成一道防御屏障,能够发挥良好的抗菌作用,也是女性生殖道自身免疫的第一道屏障。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细菌相比,乳杆菌在女性生殖道上皮粘膜的附着能力方面明显更强。随着时间的变化,从脱落的宫颈上皮细胞来看,乳杆菌的黏附指数也明显优于其他几种病原体,证明乳杆菌在女性生殖道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菌、拮抗病原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乳杆菌作为女性生殖道优势菌种,在预防宫颈相关病变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抗菌消炎、拮抗病原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现阶段的研究表明,阴道乳杆菌数量与宫颈病变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阴道乳杆菌数量下降,女性出现宫颈病变的概率就会相应上升,但是乳杆菌对于宫颈病变的影响机制尚缺乏可靠的研究分析作为理论基础,因此相关研究结果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的来说,随着宫颈病变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病变之间存在的联系也会一步步揭开,为临床预防宫颈病变、降低女性宫颈病变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娟,宋静.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病变相关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01:87-89.

[2]侯华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92.

[3]王云华,苏敏.阴道乳酸杆菌、高危型HPV-DNA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0:1419-1421.

[4]王颖,刘植华.阴道乳酸杆菌与HPV感染、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3,08:610-615.

[5]施静芳,刘建华.健康妇女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乳杆菌对阴道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2,08:527-532.

[6]刘芳,王培玉,郝瑞凤等.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31:4936-4939.

[7]马云燕,钟梅,曹虹等.妊娠期阴道乳杆菌含量变化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12:727-729.

[8]张谦.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临床应用的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4.

[9]童正姣,李晶晶.阴道微生态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11:1837-1840.

[10]施晓,吕芸.宫颈微生态与宫颈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13:120-122.

[11]秦立君,李会平,赵晓叶.过氧化氢溶液用于宫颈癌术前阴道冲洗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05:775-776.

[12]黄新颜,陈敏枝,蒋敏等.产后6周妇女阴道菌群分布及应用阴道乳杆菌胶囊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2,17:2588-2591.

[13]马薇,刘金英,袁小梅.阴道加德纳尔菌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12:981-983.

[14]董思维,宋静慧.阴道微生态与阴道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S6:1011-1015.

[15]张颖莹,同军,赵春艳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环境影响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04:312-313.

[16]林农,张维嘉.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与生殖道感染[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05:377-380.

[17]张海英,宋静慧,王桂香等.蒙古族细菌性阴道病妇女与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种属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09:1357-1359.

[18]狄文,高华.重视诊疗规范避免妇科疾病治疗中的过度与不足[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7:481-483.

[29]范爱萍,薛凤霞.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03:221-224.

[20]吴文湘,廖秦平.阴道炎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2:94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