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3

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创新研究

胡丹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共青团工作;创新

收稿日期:2011-05-21

作者简介:胡丹(1979-),女,江西景德镇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团委,讲师,研究方向为共青团工作和高校创业教育。(广西桂林/541004)

项目化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1]。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即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以活动项目为基本单位,采用招标制度立项,通过立项申报、答辩、审批、项目执行、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使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的共青团工作管理方式[2]。高校共青团工作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共青团能始终保持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就必须首先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创新管理方式,这显得尤为重要。

一、项目管理模式在高校开展共青团工作中的意义

1.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一味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如何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共青团工作要着眼于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正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职能转换与完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整个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项目管理的实行,必将加快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职能转换进程,使其更加趋于务实。

2.活动组织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共青团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引进竞争机制,采用招标形式,一方面中标的项目都是经过反复认证和推敲的,是众多相似或同类型项目中教优秀的,从而更好的保证活动质量;另一方面,在此模式下,对项目策划人和负责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化管理的成果目标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策划和组织出新颖而有意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组织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升华。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基于学生的需求设计项目,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活动,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使其以积极的姿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促进育人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另一方面打造了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新要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项目管理模式在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中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共青团工作和项目化管理的特征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寻找他们之间的契合点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共青团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行性。

1.项目化管理与共青团工作的目标性相似。项目化管理模式一般采用多层次目标管理,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任务及目标的指引下,分工负责、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标。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自始自终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这与项目化管理体现出的目标性极为相似。

2.项目化管理与共青团工作的阶段性相似。项目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督、控制以及收尾等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影响,关系复杂。共青团活动的组织一般经历策划、申报与审批、实施与督导和总结与评优等阶段,各个阶段尤其自身特点,但也必须相互串联才能取得活动的最优效果。

3.项目化管理与共青团工作的成果评价特征相似。从项目化管理的成果方面看,独特是项目可交付成果的重要评价特征。共青团工作同样要求与时具进,要求推陈出新,要求不断赋予活动新的内涵,以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活动实效。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

1.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

校团委建立四级管理的组织机构:决策层,即由校团委书记和二级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组成,是项目管理指导委员会,确定项目发展的方向和资金额度,协调各类关系;管理层,即由校团委的相关人员组成,是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项目的实施、监督等各种事务性工作;联系层,即由二级院系的团委书记担任,是项目的联系人,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负责对所在院系学生进行项目的宣传、立项和协调等工作;执行层,即由具体立项的项目组人员组成,是具体组织项目建设并完成项目的人。

2.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过程

按照项目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性,将项目管理的精髓有机融入到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总结出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结束工作5个过程,这5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组[3]。

(1)项目启动过程:高校共青团可以在校团委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结合党政中心工作和青年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拟定项目宏观构架和工作范围,制定项目实施办法和评价体系,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各级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将各项工作进行项目化申报。

(2)项目规划过程:对于申报的项目,项目管理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后,各项目负责任必须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要对项目的具体范围、工作流程、质量控制、人员分工、经费预算、时间安排、工作进度和潜在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更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说明。

(3)项目执行过程:在项目执行之前,各项目负责人须依据项目管理计划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并加强团队内部建设,合理进行人员分派。团组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计划进行,同时要对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计划变更提出变更请求或补救措施。

(4)项目监控过程:监视和控制项目工作过程是监视和控制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项目的各个过程。项目管理机构要不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会,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并依据项目评价体系对项目团队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该项考核要纳入到共青团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

(5)项目结束过程:项目团队要对照计划认真总结项目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并依据项目评价体系进行项目成果自评。项目管理机构根据绩效考核和成果验收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优秀项目予以表彰和嘉奖,并将打造出的精品项目加以推广,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3.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制度

(1)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即根据项目的任务特点、时间跨度和重要程度对活动进行分级管理。其中第一级项目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暑期社会实践等重点项目。这类项目要重点管理,以精品化和品牌化为目标,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第二级是数学建模、电子涉及、定向运动比赛等特色创新项目,这类项目要通过专业团队来组织,体现独特性和创新性,要有超前性、先进性;第三级是各类学术报告、学术讲座、问题竞赛等一般性项目,主要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参与的普及性等特点。

(2)项目招标及负任人制度:项目申报实施招标制度,各级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班级以及学生组建的临时团队、学生个人工作室等向高校团委提出申请,高校团委根据申报情况,组织全体申报者现场公开、公平、公正竞标。同时,明确责权,健全运行体制,制定活动项目负责人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保证项目分解后,责任落实到人。项目负责人可以由团体或个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承担。

(3)项目运行全过程监督制度:为了避免工作的脱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项目管理规程,项目组要按照规程对项目进行运作,校团委要组织专门人员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监督,随时掌握项目进展状态,对其效果、资金和进度进行监控,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4)项目激励及培训制度。定期对中标项目的成效、规范、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并给予奖励,将其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挂钩,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训制度。同时,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对各级团干部及学生干部进行培养,让其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适应项目管理的实施,并请专业人士参与培训活动,及时知道和解决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管理模式的相关配套措施

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运行项目化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并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我们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造成对团学工作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做好如下环节的工作:

1.加强项目管理观念的引导和宣传,调控好抵制情绪。共青团工作即使是在部分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化管理,它对于以往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冲击,各级团学组织和社团已经习惯于过去固有的管理模式,对于创新变革难以接受,产生抵制情绪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在共青团工作中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针对各级团学组织的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培训,植入项目管理理念,并积极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不同的意见需哦出合理的应对办法。

2.及时调整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范围及视角,避免实施过程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某些活动的管理中,如以项目管理方式切实可行,可采取引导和传统方式相结合,使得项目管理合理有效地发挥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努力避免并及时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不能够抱着那种一蹴而就的观点来对待共青团工作中项目管理的进程。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可以在个别活动中或者先在某几个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中进行项目管理实践,条件成熟再进行推广,不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使项目管理模式向纵深发展,以事实效果验证项目管理再团学工作中的实际意义和良性作用,逐渐形成高效、成熟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3.形成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评价激励是项目化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团组织把此环节做深、做细、做实,不仅公正评价了此次活动,同时也为下一次活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高校团委通过验收总结材料、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讨论交流、评比奖惩等方式正确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形成制度。

利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创新,是提高共青团工作效率,加强共青团建设的需要,提高团员青年能力和提高工作水平的必要途径,也是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管理效率的有益探索。我们应通过不断实践,提高项目管理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适用性,完善各项相关配套制度,以寻求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卢有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付红玲,陈泽明.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徐仲伟,朱方彬.项目化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的创新引擎——21世纪高校课外活动管理制度新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5卷,第2期,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