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反思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如何建构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反思性教学

杨聚召

河北省永年县东杨庄小学杨聚召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与重构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数学反思性教学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建构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反思性教学”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1何谓“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也是一个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为教学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它启发教学者反思操作性教学的许多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改变经验教学和简单重复教学的普遍现状。

2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升能力、提高水平。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数学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从而作出更理想、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决定,提高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增长智慧、丰富理论。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不断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过进行总结。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观摩和讨论,一方面能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另一方面能够看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把外显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增长新知识与发展新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的益处。

彰显自我、凸显主体。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己主动时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为。“反思使我们成了自己注意的主人”,凸显了教师的主体性。同时,在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的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整个过程是教师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也是充分彰显自我的过程。

3反思性教学的策略以教学案例实践反思。课程改革以来,我校要求每上一节公开课的老师撰写案例。实践证明,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记录案例,并在案例中剖析自我,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系统的反思。二是能带动教师的群体反思。通过案例,可以让其他教师了解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又是什么,从而带动教师的群体反思,并在集体备课、相互交流中,把自己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的分析提升到意识领域中来,进而形成新的教师文化。

以教学得失审视反思。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淤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于学生学习方式是否适当;盂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榆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进步;虞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愚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

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各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反思同步进行,课改、教师、学生同步发展。

以教学评价促进反思。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新课程提倡赞赏性评价。但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善于赞赏。赞赏应该针对每一位孩子。赞赏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曾有人这样说过:“赞赏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因此,教师要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另一方面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赞赏应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教师应真诚的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倘若教师的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真诚性,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