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张春燕

张春燕四川省武胜县鼓匠初中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农村中小学生的入学率有了逐步稳定的提高,“普九”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顽疾并未彻底根除,近年来,部分地区辍学现象甚至呈现出反弹趋势,给教育工作带来了隐忧,令人深思。

一、流失的原因

1.教育内部因素

(1)办学条件不完善

虽然在“普九”验收中教育的硬件设施基本上有所改进,但学校的办学仍然存在资源不足的现状。一是教学设备简陋。图书、实验器材及药品匮乏,音乐、体育设施不齐。二是师资不配套。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电教人员,导致现代教学设备处于瘫痪,形同虚设;有的学校缺乏艺体方面的教师,学生喜欢的音、体、美等课程开设不齐或开设不足。教学环境的艰苦,使得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2)办学理念落后

由于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分数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这样,致使教师搞题海战术,这就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导致了教育不公现象的发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些学生不堪重负,自然地离开了校园。

(3)教学方法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承袭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教的枯燥,学的被动,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4)教师素质不过硬

有的教师缺乏爱心,尤其是对差生漠不关心;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给学生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心灵伤害。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置若罔闻,存在驱赶学生的现象。这样,就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学生的流失。

2.外部因素

(1)家庭经济困难

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民,生活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他们收入微薄,身心俱疲,根本无力顾及孩子上学。“希望工程”如杯水车薪,也不能彻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2)家长短视

一些家长受打工热潮的影响,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不愿过多的投资教育。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家长更不愿做这种“赔本生意”。所以他们让孩子过早的步入社会,投身到打工的洪流中去。

(3)社会陋习

受传统恶习的影响,少数家长心里根深蒂固地埋下了重男轻女思想的种子。他们对女子漠不关心,甚至过早的剥夺了她们上学的权力。这样,一些女孩未成年就告别了心爱的校园,丧失了接受教育的良机。

二、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意识形态。

一方面,各级政府、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根除传统的陈规陋习,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战略可持续性发展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切实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

2.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整改和扩建校舍,完善教育必需的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和手段,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使学生在优美宜人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

3.更新办学理念,减轻课业负担。

各个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转变办学理念,严格落实课程目标,积极推进新课标改革,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活学、乐学,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4.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确保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公平执教,依法从教。同时,加强教研教改,落实教师的继续教育,督促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5.鼓励社会办学,注入新鲜血液。

大力提倡社会力量办学,广泛吸引并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给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弥补教育资金的不足,使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得以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圣玲.浅谈我市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余明媚.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流失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