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预防性干预对骨科手术静脉栓塞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术前预防性干预对骨科手术静脉栓塞的效果观察

黄海鲁杰红

黄海鲁杰红

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432600

摘要:探讨骨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10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及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结果:本组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天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采取合理可靠地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术前预防;性骨科手术;静脉栓塞;效果观察

前言:我院手术室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对择期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术前访视,并对术前访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资料。从2011年1~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791例患者选取复合围术期要求的5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3例为男性患者,29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8~87岁,平均年龄为45岁;所有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为10~400min,平均(85.5±59.3)min;平均住院时间(15.4±8.3)d。

1.2方法。通过统一回顾性调查分析5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编辑患者在院所有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①病人的姓名、性别和年龄;②患者出院、出院具体时间、手术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入院诊断及手术名称;③每次使用药物的情况:名称、时间、用量、用法及其疗效。最后用Excle表格录入数据,进一步统计分析。

2结果

2.1手术情况。我院收治581例患者的骨科手术切口分三大类,332例Ⅰ类切口,226例Ⅱ类切口,23例Ⅲ类切口。500例择期手术,81例非择期手术;所有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为10~400min,平均(85.5±59.3)min;平均住院时间(15.4±8.3)d。

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581例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以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为主,口服或外用为辅,用药时间1~19d,平均3.6d。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占所有患者的74.4%(432例),先后使用了2种抗菌药物15.1%(88例),使用了3种抗菌药物10.5%(61例)。

2.3治疗效果。581例患者在围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并在术后结合抗菌药物辅助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7.07%,痊愈出院的患者占78.3%(455例),病情好转但没痊愈18.8%(109例),基本无疗效2.9%(17例);其中出现不良反应9.64%(56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奇霉素后,6.4%(37例)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症状;使用头孢呋辛和加替沙星后,1.7%(10例)出现过敏性皮疹;使用伊诺沙星后,9例(1.5%)患者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均在患者停药3天内,自行消失,因此表明不良反应是由于患者所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的。

2.4抗菌药物种类。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头孢呋辛;是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加替沙星;伊诺沙星。其中伊诺沙星最不常用。

预防性护理干预

术前预防:术前常规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宣教,使其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详细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和要点使其能独自完成。术前注意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血糖和血脂,戒烟戒酒。指导患者深呼吸,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脱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选择清爽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术中预防: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规范使用止血带。

术后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或被动进行踝关节背伸趾屈活动内外翻及环转练习。方法:①双足背屈运动。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②踝关节运动。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③双足环转运动。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④双下肢按摩每分20次,5分钟1组。每天做5组。鼓励患者做健侧下肢抬高和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定时翻身。指导患者锻炼时不能操之过急,强度不宜过大。以不影响休息为宜。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水平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物理预防措施:除早期活动外,应配合机械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2次/日,每次30~60分钟。注意事项:选择适宜尺寸的腿套,以可伸进2个手指为宜。

药物预防措施: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术后尽早用药。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通常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次/日。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24小时。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对实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推荐药物预防时间最短10天,可延长至11~35天[2]。

讨论

1856年法国科学家Virchow指出血流缓慢、血管损伤及血液成分改变即出现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3]。其中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之一。①血管损伤:手术操作和体位的压迫,关节手术骨水泥的热效应及大腿止血带的应用,都可能引起血管损伤,静脉穿刺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小板发生黏膜和聚集反应,形成红色栓子。②高凝状态:手术创伤出血后,机体将自动动员凝血机制阻止出血,手术时破坏的组织和渗出液是促凝活性很强的组织凝血活酶,它进入血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③静脉血流缓慢:术前长期卧床,术中长期静止不动,以及术后长期制动都是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在精细的护理工作和严密的护理观察下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者疼痛,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华,祝洪珍,牛俊奇.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22

[2]卢德文,杨雪英,陈华.骨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320

[3]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