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拾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语文教学拾遗

孔庆菊

◆孔庆菊青海省门源县第三初级中学810300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20年了,回顾和梳理多年来在教学中所尝试和运用的方法,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研究中初步定型,并觉得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较为可取的方法。

一注重积累、学会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学习过程来看,语文学习主要是靠集腋成裘、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积淀过程。主要是通过不断地积累、感悟、比较和运用的方式来掌握。

这种积累性首先是基于语文学习需要自我不断感悟这一特点。我们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只靠老师讲就非常不够,总是要经过学生初读、细读和深读等几个感悟阶段,才能真正理解这篇课文。如果只读一遍两遍,无论你怎样精心,也只能做到了解大意,而不会领会深透,要体味并掌握文中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就更加难以做到。只有不断领会,不断积累、感悟才能偶然得之。

这种积累性还基于语文训练需要不断反复这一特点。让学生看懂一篇课文并不难,做到流畅地背诵书写写似乎也不是很难,但是要学得很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就不容易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读书历来讲究复读和涵咏,背诵历来讲究复背,写字历来讲究历练,作文更是讲究多写和反复修改。只有不断进行语言积累、思想积累和经验积累,才能写出好作文,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种积累性还基于语文学习需要将大量外在的语文材料不断点化成学习者自己的语言和精神这一特点。要学好语文,书读少了不行。教材中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美文、诗歌要值得读和背;教材以外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也要品读并积累。有些段落的结构、句子的形式及大量的词语要值得模仿和尝试着运用。

此外,与语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文体知识也要积累。相关作文的知识点也要积累。只要有了扎实、系统的积累,学会感悟、比较和运用,学好语文并不难。总之,积累性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

我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语文积累。积累的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积累的内容丰富多彩,积累具有与教材同步化、系统化的特点。

二从文体入手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国外的一位名人也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基于这一总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学会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我们的教材编写根据不同的文体,用单元形式编写的。教学时我以学习、解读、赏析课文是为了写作的需要为主导。先让学生识记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知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和诗歌的基本样式及特点;熟悉一般表达方法和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方式,并做好识记和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一篇课文时从所掌握积累的文体知识入手,去品读、赏析不同文体的课文。这种方法无论是学习一篇课文,还是写一篇作文,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写作都比较轻松。例如: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重点是: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肖像、心理等),侧面描写,概括描写,细节描写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这些文体知识引导学生学习、赏析课文,并让学生积累这些知识点。明确记叙文的学习方法,以后遇到同类文体就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日积月累,学生就会解读、赏析一篇记叙了。无可非议,会解读、赏析记叙文,也就会写作记叙文了,这就是读和写的有机结合。此教学方法就是要跳出课文教学,跳出文章,通过课文学习,总结体会和收获,学习借鉴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其他文体的课文学习和写作就同样用这种方法。当然作文的其它要求不容忽视,例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思想健康、立意新颖,有真实感受。知道常见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会正确书写等等。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浅薄认识。难免挂一漏万,但我始终认为做一个有教学个性的语文教师,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