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护理礼仪》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研究

郝庆娟

郝庆娟(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载体,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对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安排与调控,使教师、学生、媒体、环境四者之间完美结合,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文章本着“在兴趣中学习和体会”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课堂设计,以探索《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规律,深化《护理礼仪》在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护理礼仪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益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途径,是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载体。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分析课程教学性质。护理礼仪是护士在工作岗位上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护士文明道德的标志,是广大护理服务对象疗效至佳的一剂良药,对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有:(1)实践性强;(2)规范性强;(3)实用性强。

2、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我校护生《护理礼仪》的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使学生具备从事护理专业所必需的职业礼仪修养,在护理工作中实现让病人满意的优质服务,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下基础。

3、分析教学对象。护理专科生具有的特点: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短,缺乏临床实践,但已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理解识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堂设计内容

1、设计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对学习内容给予层次划分。理论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学习,实践内容按“熟练掌握、学会”两个层次进行学习,并使其与教学大纲相一致,又紧扣时代礼仪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2、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教育不可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1)学生自学内容;(2)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筛选与优化教学内容。

3、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要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阐明新知识,帮助促进理解,及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效果,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一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新情境中加以运用。

4、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推进,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本身无所谓优劣,只有是否适当。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到教学的内容、目标、性质和学生自身的特点。

5、设计教学手段。要遵循教学设计的原则,坚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注重不同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教科书、黑板、挂图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视频、音频、CAI课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礼仪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的综合运用,丰富授课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建议

1、注重个性教学,优化教学形式。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得以发挥,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味模仿。《护理礼仪》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采用课间实习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丰富、详细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2、注重教学表达形式。在优化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要注重表达形式,如板书设计要清晰明确、层次分明,问题设计要难易得当,多媒体的设计要美观、实用、有趣,语言设计要富有感染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借助语言的艺术美,增强课堂色彩。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教师讲授就餐服务礼仪时,以“茶七饭八酒满杯”风趣地介绍了餐桌上的服务标准。

综上所述,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行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参与教学评价等活动,将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美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使《护理礼仪》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参考文献

[1]郭良君张建君燕宣德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论坛,2008,12。

[2]索桂芳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教育探索,2004.9。

[3]陈维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陕西教育,2005,9。

[4]姜珍珍新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考试周期,2009,21。

[5]李宝泉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科学教育前沿,2010,8。

[6]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大学,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