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凝状态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糖尿病高凝状态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观察

朱丽娟

朱丽娟(黑龙江省伊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高凝状态患者,观察自身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g)以及D-二聚体(D-D)的临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分为A1组(血管并发症70例)以及A2组(无血管并发症68例)。同期选择健康人员60例作为A3组(对照组)。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等方面,A1组以及A2组明显高于A3组研究对象(P<0.05);并且A1组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其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出现了异常情况,并且往往表现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情况。对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进行测定,针对患者的血栓前状态以及患者出现血管病变的情况可以进行有效明确,最终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高凝状态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219-02

针对糖尿病患者较易合并出现大中血管病变的情况以及微血管病变的情况。患者出现了高血糖异常以及脂代谢异常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血栓以及广泛微血栓的情况。患者在表现出血栓的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凝血现象以及纤溶改变的情况。其中血小板活化表现出重要的作用[1]。为了对糖尿病高凝状态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对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进行检测,最终获得的检测结果显著,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分为A1组(血管并发症70例)以及A2组(无血管并发症68例)。同期选择健康人员60例作为A3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全部满足糖尿病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在A1组的70例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0岁-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7±8.3)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8年-22年。在A2组68例患者中,男35例,女3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9岁-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6.9)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4年-19年。在A3组60例健康人员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6岁-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9±9.9)岁。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存在均衡性(P>0.05)。

1.2方法

于清晨要求患者空腹,对患者的静脉血。根据要求比例置入含有枸橼酸钠抗凝液(0.13mol/L)试管中进行离心,离心速度为2000r/min,离心时间为10分钟。对上层黄色液即血浆进行收集,放置于-20℃的环境中进行保存[2]。选择ELISA试剂盒对所有研究对象的GMP-140以及D-D进行测定。要求试剂盒的相关操作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选择全自动酶标冲洗仪以及多功能酶标仪对样本含量进行测定。选择免疫比浊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Fg进行测定[3]。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分析,选择t检验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等方面,A1组以及A2组明显高于A3组研究对象(P<0.05);并且A1组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表1A1组、A2组以及A3组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的临床对比(x-±s)

3、讨论

糖尿病患者自身处于高血糖状态后,会导致患者的血红蛋白表现出非酶促糖基化的情况,患者的N端氨基有所封闭,同2,3-二磷酸甘油酸在结合过程中表现出受阻的现象[4]。因为血红蛋白携氧难以有效释放,从而导致患者表现出组织缺氧现象,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胰岛素血症、自身脂代谢出现了异常情况后,会造成患者表现出动脉粥样硬化的现象,最终导致患者表现出血管内皮受损的现象[5]。

当患者血管内皮表现为受损后,血小板会表现为激活,从而其表现出聚集功能以及粘附功能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强。血浆GMP-140针对患者血小板活化现象可以进行有效反应。通过对其测定,针对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以及患者表现出的血栓的倾向可以进行有效反应。患者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增高后,则证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D-D水平的增高,能够表明患者体内出现了纤维蛋白的情况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从而针对患者的高凝状态以及患者的纤溶亢进分子进行有效反应。

本次研究中,在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等方面,A1组以及A2组明显高于A3组研究对象(P<0.05);并且A1组明显高于A2组患者(P<0.05)。有效证明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的联合检测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糖尿病患者,对其实施血浆GMP-140水平、Fg水平以及D-D水平测定,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判断表现出显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血浆D-二聚体与年龄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999-1000.

[2]宋丽红.尘肺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意义及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分析[D].青岛大学,2014:59-102.

[3]唐伟,孙敏,刘超等.糖尿病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13,24(2):99-101.

[4]吴学诗,廖宝平.糖尿病代谢紊乱引致高凝状态的实验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10(3):119-120.

[5]舒冏,曾龙驿,王曼曼等.2型糖尿病微蛋白尿与血液高凝状态、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0(z2):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