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营口市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党一兵王继健王倩

党一兵王继健王倩(辽宁省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营口115000)

【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规律,为营口地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营口市2014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报告卡信息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应用real-timePCR法对所采集的粪便和咽拭子标本进行CoxA16型、EV71型以及EV通用型的核酸检测。结果2014年检测手足口病例标本247份,检出核酸阳性标本214份,其中CoxAl6型阳性149份(69.63%);EV71型阳性24份(11.21%);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1份(19.16%)。人群分布上0~1岁35份(16.36%)、2~5岁156份(72.90%)、6~10岁23份(10.74%)、≥1l岁0份。职业分布上幼托儿童124份(57.94%);散居儿童81份(37.85%);学生9份(4.21%)。时间分布上7月检测标本150份,核酸阳性143份(95.33%);8月检测标本73份,核酸阳性68份(93.15%)。结论肠道病毒CoxA16型为营口市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株,2~5岁年龄段为儿童手足病易感人群,7-8月为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并应加强幼托机构防控指导工作。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038-03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mviruses,EV)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最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Group16Strain,CoxA16)。多发于婴幼儿,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1]。并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2]。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目前该病已呈全球性流行趋势,我国许多地方不断报道有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且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有增高的趋势[3-4]。因此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该疾病的蔓延都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来源对在营口市各医疗机构就诊且具有手足口病典型特征、发病日期在3日以内的病例,采集其粪便或咽拭子标本,共计247份。采集的病例有重症和轻症之分:重症病例持续高热且伴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轻症病例一般无持续发热或者体温稍高。

1.1.2标本保存采集的标本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存,需要长期保存的标本于-70℃冰箱保存。

1.1.3病毒RNA提取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QIAGENQIAcube)以及病毒RNA提取试剂盒(QIAGENRneasyMinikit)对病毒RNA进行提取。

1.2方法

1.2.1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试剂盒(江苏

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反应体系和设置反应条件,使用Bio-RADiQ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同时进行EV71、COXAl6和EV通用型的病毒核酸检测。

1.2.2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营口市2014年手足口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情况2014年检测标本247份,检出核酸阳性标本214份,阳性率为86.64%。其中CoxAl6型阳性149份,构成比为69.63%;EV71型阳性24份,构成比为11.21%;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1份,构成比为19.16%。2014年营口市无手足口重症和死亡病例。见表1。

表1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病例实验室检测情况

2.2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人群分布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14份中,男性105份(49.07%);女性109份(50.93%),男女性别比为0.96:1,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10岁。其中0~1岁35份(16.36%)、2~5岁156份(72.90%)、6~10岁23份(10.74%)、≥1l岁0份。见表2。

表2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病例人群分布情况

2.3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职业分布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14份中,幼托儿童124份(57.94%);散居儿童81份(37.85%);学生9份(4.21%)。见表3。

表3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病例职业分布情况

2.4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核酸检测阳性率及时间分布统计2014年内各月实验室检测量和阳性标本数得出其阳性率,其中5月检测标本3份,核酸阳性0份(0.00%);6月检测标本9份,核酸阳性1份(11.11%);7月检测标本150份,核酸阳性143份(95.33%);8月检测标本73份,核酸阳性68份(93.15%);9月检测标本10份,核酸阳性2份(20.00%);10月检测标本2份,核酸阳性0份(0.00%),疫情呈单峰分布,7-8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见表4。

表4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病例时间分布情况

3.讨论

手足口病不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早在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了手足口病,同年,加拿大科学家也报道了手足口病暴发[5]。我国首次报道是1981年上海出现手足口病病例[6-7],此后,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吉林、湖北、广东、西宁等十几个省市也陆续有手足口病报道。2008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发生手足口病大规模的暴发,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8-10]。自2008年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的丙类报告以来,辽宁省的手足口病疫情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在全省的丙类传染病报告中,除2011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第一位。近两年来营口市手足口病例增长较快,为掌握营口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进一歩调整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现将营口巿2002014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分析表明,肠道病毒CoxA16型为营口市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株(69.63%),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19.16%),EV71型所占比例最低(11.21%),这也与2014年营口市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情况相一致。男性与女性在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中所占比例相近(0.96:1),这表明不同性别的人群在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人群分布上,2~5岁年龄段为儿童手足病易感人群,占所有感染人群的72.90%,与该人群身体抵抗力较弱有关,也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1-13];6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可能由于显性和隐性感染后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其感染手足口病的几率较低。职业分布上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病例中幼托儿童核酸检测阳性率(57.94%),高于散居儿童(37.85%),可能与幼托儿童活动集中,一旦有病例发生,极易造成传播,容易出现聚集发病现象有关。上述人群也为营口市今后一段时间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重点加强该人群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时间分布上,2014年营口市手足口病流行期开始时间是5月,7月达到发病高峰,8月后逐渐下降,并一直持续到10月底,这可能是由于营口市为沿海城市,7月份多为雨季,温度较高、空气潮湿适于病毒繁殖,并且室内空气流通性较差,有利于手足口病传播等因素有关。提示7月份要密切关注营口市手足口病疫情的变化,及早采取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和流行,至今尚无针对肠道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和预防疫苗,对5岁以下儿童危害严重。手足口病防控已经成为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的一项重点工作,当前针对营口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监测;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等一系列防控工作,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加强晨检、日常消毒等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预检分诊制度的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减少暴发疫情,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TsaoKC,ChangPY,NingHC,etal.Useofmolecularassayindiagnosis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causedbyenterovirus71orcoxsackievirusA16.JVirolMethods.2002,102(122):9-14.

[2]GuimbaoJ,RodrigoP,AlbertoMJ,etal.Onychomadesisoutbreaklinkedtohand,foot,andmouthdisease,Spain,July2008[J].EuroSurveil,l2010,15(37):19663-19664.

[3]朱汝南,钱渊,邓洁,等.北京市儿童手足口病与肠道病毒71型和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有关[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1004-1008.

[4]彭小峻,黄瑶.2011年扬州市手足13病疫情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2):2939-2940.

[5]RobinsonCR,DoaneFW,RhodesAJ.Reportofanoutbreakoffebrileillnesswithpharyngeallesionsandexanthema:Toronto,summer1957;isolationofgroupACoxsackievirus.CanMedAssocJ.1958,79(8):615-621.

[6]许文波.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2):7.

[7]何家鑫,沈晓娜.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3):22-24.

[8]刘利容,许世禄,余瑞芳,等.商丘市1080例手足病流行特征分析.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9,36(20):3974-3975.

[9]曹志冬,曾大军,王全意,等.2008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的规律与传播机制.科学通报.2010,55(9):764-772.

[10]王连森,毕振强,房玉英,等.2008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山东医药.2009,49(19):45-47.

[11]王敬军,王丽,田小平,等.5676例手足口病病例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6):567-569.

[12]李锡太,王全意,黄芳,等.北京市2007-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1,18(1):5-10.

[13]郭汝宁,张正敏,杨芬,等.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5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