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金艳华

江苏省泗阳县临河中学金艳华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问题意识”淡薄,不能发现问题,如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就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加强双基训练夯实“问”的基础

“得双基者得天下”这是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扎实的“双基”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是要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有一定的培养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积极自主的课堂,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自由思考”。因此,建立“积极自主的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我们的课堂要建立在学生的情感、动机的需求上,让学生带着愉悦情绪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有趣味,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自信心,给学生足够的权利和自由,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流畅。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活跃氛围。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1.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情境。

例如,在空气组成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似拉瓦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通过燃烧红磷实验,测出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学生实验中会发现倒吸入集气瓶内的水情况各不相同。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学生首先会问:“为什么倒吸入集气瓶内的水会有多有少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这个情境设置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所得现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将学生轻松引入充满疑问的情境。

2.生活创设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与自然现象、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都紧密联系。化学教学一定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例如,在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时,让学生思考:打开汽水瓶盖为什么有大量气泡产生?喝汽水为什么会打嗝?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浮出水面……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

3.问题教学创设情境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教师来说,问题情景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多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内容中,为了验证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性质,仅靠教材上的实验无法说明是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此时,若教师适时质疑,学生觉得这个实验能否证明碳酸一定能使石蕊变红呢?引起学生讨论,学生很容易想到溶液中除了石蕊,其他成分都有可能是“嫌疑对象”,从而得出更严密的实验方案。这样,通过对教材实验和结论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用心指导,让学生“会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即使有提问的积极性,但就是提不出问题,或只能提一些肤浅问题,可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基础及环境,还要有合适的方法。“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要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以提高“发问”的水平。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为什么煤燃烧后质量变轻?是不是有的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提问题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应该进行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让他们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