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防御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防御机制研究

王骞(通讯作者)

王骞(通讯作者)(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3)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052-0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防御机制的特点以及与抑郁障碍防御机制的差别,得出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与单纯抑郁障碍不同的防御方式,但尚不能肯定它是不同于后两者的第三种疾病。

【关键词】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抑郁障碍防御机制

本文就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防御机制特点及抑郁障碍的防御机制的差别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入组及排除标准:所有研究对象为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共106例。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③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患者;④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和焦虑;⑤排除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所致的抑郁和焦虑;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18分;⑦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抑郁组:仅符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者,共67例,男26例,女41例;平均年龄(33.8±11.9)岁。

共病组:符合DSM-IV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同时符DSM-IV广泛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恐怖症、特定恐怖症中的一种或几种诊断的患者,共39例,男14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4±11.4)岁。

正常对照组:110例均为本院医护人员和进修实习医生,HAMD(24项)评分<8分,HAMA(14项)评分<7分,其他入组标准同③-⑤,其中男43例,女67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26.69±6.29)岁。

1.2研究方法研究工具:(1)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本研究使用24项版本;(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4)防御方式问卷。量表由2名中级称以上的医师评定,并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

调查方法:采取面对面的交谈评定。经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按DSM-IV的标准同时诊断为抑郁症方可入组,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DSM-IV焦虑障碍的诊断,以是否伴焦虑障碍将患者分为抑郁组与共病组。

1.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4.0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推断采用协方差分析(ANOVA)和S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α取0.05。

2结果

2.1本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106例,其中抑郁组67例,共病组39例。共病组与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防御方式比较(见表1)。

表1共病组与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防御方式比较(X±S)

注:以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抑郁组与共病组比较:*P<0.05;两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将两组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分别与各种防御方式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病组仅HAMD评分与退缩呈显著正相关,抑郁组HAMA评分与解除、交往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隔离呈显著负相关。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共病组的4个因子得分均与正常人无差异,抑郁组在成熟型、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与正常人无差异,掩饰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正常人相比,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抑郁障碍患者均各自有其独特的防御方式,与国外研究相符,即不同的精神疾病之间存在防御方式的差异。另外,抑郁组与共病组比较,前者较多使用幻想。提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防御方式不同于抑郁障碍。本研究还发现不同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与各种防御方式评分的相关性各不相同,未发现不同障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与某些特定的防御方式之间存在一致的相关性。这从一个侧面提示防御方式与疾病本身有关,而与症状无关。

由于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不足之处,有必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及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去验证本发现。

参考文献

[1]路敦跃.防御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120.

[2]梁宝勇,崔兴成.心理防御机制与临床实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