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小学生尿碘含量测定及水平分析

/ 1

梅河口市小学生尿碘含量测定及水平分析

毛春和

毛春和(梅河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35000)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085-01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有效措施,梅河口市地处东北属内陆缺碘区。梅河口市自1996年经考核成为碘缺乏病防治达标县后,碘盐浓度一直为我国统一的碘盐浓度:均值为35毫克/千克。2010年卫生部长陈祖培指出:全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大,盐的摄入量不一样,全国实行统一的碘盐浓度不合适,应取消统一碘盐浓度标准,实施因地制宜的碘盐浓度,体现“科学补碘”。为了解我市人群目前体内碘水平,为确定我市碘盐浓度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我们对全市8—10岁小学进行了尿碘含量抽样调查。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的选择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辖区内的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小学,将其全部8—10岁小学生做为调查对象。

1.2采样方法

取监测对象当日任意一次尿3—5ml,于封闭试管中保存,送梅河口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进行检验。

1.3尿碘检测方法

尿样经DTD-3恒温消解仪进行酸消化处理后,用砷铈分光光度法测定碘含量。

1.4数据处理

用加权法计算中位数

2结果

共抽取24个学校,采集3389份尿样(男1716人、女1673人),尿碘中位数为272.21μg/L,(55.87.95~348.631μg/L),其中大于100μg/L尿样3243份,占95.69%,小于100μg/L尿样146份占4.31,%,大于300μg/L尿样331份占9.77%。

表1梅河口市8—10学生尿碘水平分布

3讨论与分析

3.1采用食盐加碘的方法是控制碘缺乏病的有效措施,但碘盐浓度过低会导致补碘量过少,起不到根本防治作用,而补点过高或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以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瘤等疾病。高碘与低碘一样对人体有害。近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内陆居民膳食中含碘的海产品摄入量有所增加,但增加了多少,现在居民体内的碘水平是多少,这是我们调整碘盐浓度的科学依据。人群尿碘值能够反映机体内环境的吸收、代谢水平,8~10岁学生是碘缺乏的敏感人群,测定其尿碘含量能反映出整体人群的碘水平。

3.2梅河口市地处我国东北,属内陆碘缺乏地区,生活饮用水和自产农作物含碘量接近零。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居民的膳食来源发生了变化,由以往的几乎完全地产供给,改变成:居民膳食中粮食占90%来自地产,10%由外地供给,如白面;蔬菜80%以上为地产,20%来自外地;水果20%来自地产,80%来自外地;蛋肉禽主要来自本地,水产品来源复杂。居民食用含碘海产品的量因生活水平和习惯不同有一定的差异,碘摄取主要靠碘盐。2001年实现消灭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市碘盐浓度一直为均值为35毫克/千克。通过本次调查监测得知我市目前抽样调查监测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72微克/升。

3.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普通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标准为,尿碘中位数在100微克/升-200微克/升之间,人体碘营养63%来自食盐,来自食物的很少,2005年全国碘营养监测结果为:儿童尿碘水平为246微克/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4“食盐碘含量的动态调整是正常的。”我国历史上已对食盐碘含量进行过三次调整,第一次调整是1996年。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公斤。第二次调整在1997年。儿童尿碘水平为330微克/升,提示儿童尿碘水平大幅升高。第三次调整在1999年,儿童尿碘水平为306微克/升,处于偏高水平,我国将生产环节的碘含量出厂不低于40毫克/千克下调为平均35毫克/千克。

2010年我国提出将进行第四次调整,而且全国不再统一碘盐浓度,各地可在规定的范围,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碘含量的平均水平。2002年和2005年两次全国碘营养监测结果显示,儿童尿碘水平分别下降为241微克/升和246微克/升,碘缺乏病是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我国目前采用全民食盐加碘的措施进行防治,在国家下调食盐加碘标准后,儿童这一敏感人群碘营养状况是首先应该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