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护理体会

周蓓陈超

周蓓陈超(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ICU四川崇州61123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319-01

【摘要】目的探讨心里护理ICU的重要性。方法对ICU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不通的心理干扰,与未干扰前形成对比。结果未干扰前病员存在恐惧、担心、不安全感、孤独、紧张、焦虑等常见的心里反应,从而引起病情的不稳定,通过干扰后病员病情稳定,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结论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实行必要的心理知识,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通过改善监护区的坏境,可以减轻病员的心里不适,有利于病员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ICU危重病人心里护理监护区的坏境

ICU重症患者在监护区里,看到的是各种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以及忙碌的工作人员。听到的是各种仪器的报警声。这些都容易让病人产生心里障碍,影响治疗的效果,这时心里干预尤为重要,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

1病员产生心里障碍的原因

A孤独与焦虑:在ICU的病人病情危重,病人们遭受着病痛带来的折磨,这个时候没有亲人的爱与鼓励,也没有亲人的陪伴,病人的孤独感与焦虑油然而生。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老年人的孤独与焦虑更为突出,表现为阵阵烦躁、哭泣、指责家人不能陪伴自己等不适情绪,其中有两例还出现了癔症。通过我们的心理干预同时让家人也参与其中,其中92%的病人能保持情绪稳定,70%的病人能安静入睡。

B缺乏信任: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C监护区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

D经济方面的担忧:ICU是集全院先进仪器、医疗水平、及全面生活护理的地方,是一个收费水平很高的地方,这样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护理措施

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每个人都有晕轮效应,所以当意识清楚病人到科室后,我们应该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向病人介绍ICU的基本情况,以及住ICU的必要性和暂时性,说明各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中可能发出的声响,使其有心理准备,消除病人的陌生感与紧张感。

B治疗过程中的心里护理:在ICU的病人一般要通过危险期、稳定期、好转恢复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心里反应都不同,每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反应液不同,所以就要求护士首先对病人的基本资料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细心观察,因势利导,根据马斯洛四五需要层次论内容做好相应的心里护理。

C建立良好的监护区环境促进病员有个良好的睡眠:监护区里物品的放置应该合理化、区域化、生活化。安置病人时对意识清楚的病人,根据病情因尽量安排在相近的区域,增加病人的认同感与亲近感。当抢救病人及做各项可能暴露病员隐私的操作时,应拉上窗帘,减少病员的心里负担。在夜间尽量保持监护区的的灯光柔和,护士做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促进病员有个良好的睡眠。

D与家属有效沟通使其参与其中:病人住到ICU不需要家属的陪同与照顾,在病员的治疗的过程中家属始终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护士在做好病人的心里护理时还要与家属有效的沟通,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中,给病人更多的关爱与鼓励,这让病人有信心战胜病魔,有利于病员的康复。

3护理体会

临床心里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促进了护理工作份的开展,提高了整体护理的质量。ICU里的多数病人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玉琴,金虹.心理广泛应激与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3.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