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姚会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姚会成

姚会成

姚会成新疆兵团第七师137团中学834014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始普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对处于发育中的中学生来说,起到了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良好个性的作用,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教学探索兴趣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主要是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有促进功能。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提倡学生在快乐、活泼、生动、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从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智商情商的发展。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发现它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独立、自主的“先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先学”就是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和独立完成问题评价—导读单。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够出彩的关键环节。没有这个前提,合作学习、交流研讨就是空的、无效的。许多数学课堂上,学生沉默不语、问题质量不高、成员之间不能形成共同研讨话题,都是与这有关。所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功夫在课外”。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学生已经懂了的,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读书可以懂的,什么是学生读书后还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懂的。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真正的效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在传统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约束。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等,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确保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2.培养合作习惯、教给合作技能。从小加强学生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交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习惯,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一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发言要点;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钟启泉孔七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