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运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吴彩锦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丹溪分校吴彩锦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实施科学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便摆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科学兴趣是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顺利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形成学生个性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呢?

1.通过直观教具,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直接兴趣

直观的教具,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课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唤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直接兴趣。

例如,在讲授“一片完整的叶”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自己拣来的树叶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爱好,去挑选自己喜欢的观察方法,当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需要时,他们的观察会更细致,动手实验会更积极,思维会更活跃,发言会更热烈,想象会更丰富多彩,久而久之,其科学素养会得到不断提升。

2.利用学生天性,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天性爱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利用学生爱“玩”的特点,用激情幽默的教学,演绎教材内涵的语言,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把”,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教师要做好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自己寻找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理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往往对有最大成功希望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兴趣,对符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合理地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则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有限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的方法很多,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也可以在观察中探究、在动手实验中探究、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中探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探究要求。但探究只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或把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和程序。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目的是运用和创新。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提出假设或猜想,学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学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学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问题。

三、充分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定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知识再学习的基础,也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也是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今很多人把科学素养的培养理解为能力的培养或科学精神的培养,那是片面的。离开了科学知识这个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空谈。

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取,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很多,如听教师讲授,自己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家庭科技活动等。

四、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负责、勇于探究、实事求是、善于思考、乐于合作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