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游戏

乔海华

山东省栖霞市松山街道中心幼儿园265307

摘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开发儿童的创造力,锻炼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心智等方面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尊重孩子喜欢游戏的天性,开启多种模式,从各个方面促进孩子的发展。本文就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游戏具体的应用策略,以实现幼儿快乐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应用策略

一、游戏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幼儿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发。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受游戏兴致的驱使,幼儿的智力活动可以积极地展开。尤其是智力游戏可以训练幼儿智力的速度、灵活程度与独创程度,它能够促进孩子的脑发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具有积极作用。

2.游戏能促进儿童对外在世界的探索。在游戏中,孩子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来处理各种矛盾。而这种寓于游戏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说教。游戏还为每个孩子根据各自的发展水平来探索世界提供了机会。这是孩子们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活动积极的原因之一。

3.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期独特的实践活动。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成员的变化、发展,说明了游戏所反映的现实关系在不断深刻,社会生活中的实质性问题一步步地在游戏中获得体现,因此游戏的发展变化正是反映了幼儿思维水平的变化。在游戏中,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提出思维的课题,能促进幼儿思维积极地开展,提高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

二、游戏教育的应用策略

1.要合理进行游戏设置。关键的问题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态、游戏心态、攀比心理和好胜心态,设计有利于智力开发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提供给他们玩乐,并从中引导儿童学会思考问题、认知事物,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科学教育、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尊重学生个性。(2)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游戏。

2.正确及时的指导。

(1)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等等。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已有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2)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多种体验、感受进行推理,以帮助幼儿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3)尊重幼儿游戏主人的身份。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3.及时鼓励。作为教师要经常夸奖孩子,经常说“太棒了”、“你做得太好了”、“真是好孩子”等等。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更加喜欢赞美,教师的一句赞美不但能够成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锻炼孩子的表现能力以及积极性。所以,教师不能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参考文献

[1]陈小琴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6):153-156。

[2]辜国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3,(6):53-54。

[3]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248-248。

[4]周小燕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