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记者的社会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浅析新闻记者的社会控制

邓萍

邓萍(贵州省仁怀市电视台,贵州仁怀564500)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各部门努力的方向和人们生活重要目标,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从内因看还是从外因看,对新闻舆论实行社会控制都是必要的,同时,新闻舆论导向也是可以控制的。从控制的手段看,应当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透明和导向工作,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和社会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闻报道;舆论文化;社会控制;新闻记者;新闻透明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130-01

所谓社会控制,一般而言,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措施把人们的社会行为纳入一定规范的社会管理和操纵的活动。作为新闻舆论总会表现为一定的行为方式、社会民意,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客观上属于社会控制的范围。从控制的目的看,就是要按照新闻舆论发展的自身规律对其实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控制,实现优化的控制目标;从控制的力法看,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条件与数量规定,使新闻舆论主体沿着一定的方向、规格与要求去活动,保证新闻工作顺利发展。

新闻工作是继人、财、物、时间、信息和空间之后的第七大社会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但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显然是不行的。更何况新闻工作是社会的“晴雨表”,舆论导向管理不好,一旦失控,将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对新闻工作的社会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闻工作也不例外,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对新闻工作实行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1.从内因看,如果不实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新闻工作所固有的超前性、开放性和突变性,容易转化成消极性,使新闻工作偏离社会新闻的发展方向。

新闻工作隶属于社会文化,既具有一般社会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其特征有:第一、超前性。从整体看,新闻工作是高层次大众文化,它的载体是社会各大群众团体、政府机关、社会民众,而且汇集了相当一部分中高级知识分子。当前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他们正处在自我意识大觉醒时期,他们最敏锐也最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因此,社会舆论新闻在冲击传统、变革时代中起了率先激进的作用,走在社会矛盾冲突的前沿。第二、开放性。从现象看,新闻工作是开放性文化,比之于其它社群文化,其开放性更为突出。首先,表现在新闻自由方面。新闻工作是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基地之一,因而它的开放性相对而言更明显,这就导致社会民主能接受到更多的社会新闻。其次,表现在民众的思维模式方面。随着现代社会言论的自由,普通民众的文化层次的提高,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开放性的,乐于接受新的思想,积极对待社会变革。此外,由于新闻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民众的网络文化异常活跃,而且信息储量大,运转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加速了新闻工作开放性的形成。第三、突变性。在新闻工作的组成要素中,除物质文化以相对静止的形态存在外,其余文化形式则无不处于不断变换之中,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姿态。不仅社会政治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新闻工作发生变化,就是新闻工作管理者的不同观念、不同工作方式和不同管理方法也都会促使新闻工作发生改观。如果新闻工作制度层(即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政府机关及群众团体等的各种具体规定)出了漏洞,再加上未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新闻工作的超前性、开放性和突变性就很有可能偏离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大方向,有的甚至转化成反叛性。新闻报道的失实,就是新闻工作反叛性的表现。

2.从外因看,如不实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新闻工作大背景的裂变必将在社会群体中引起震荡,使新闻工作偏离社会主流文化大方向。

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我国社会各阶层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应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的剧烈变化,必然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任何新闻工作都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强烈制约和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当然,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影响是:它能促使新闻透明、民主监督、社会管理、工作作风以及政府执法等产生一系列的、全方位的变革,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的思想广阔、头脑开放,乐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要求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专门技术,时间观念强,讲究工作效率,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等。不过,也不能忽视其影响的另一面。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唯利是图、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等,也会给我们的社会文化带来一些负效应,如有的政府机关不作为、野蛮执法;有的部门领导官僚作风,生活腐化,有的一味追求自我价值,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民众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不择手段地追求高消费,走上犯罪道路等。而且,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有的甚至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政府的执行力,比如,当前一些地方的暴力拆迁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老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了社会最大的民生,最大的政治。这些都说明,我们也面临着社会发展大背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挑战。这种“挑战”,正是我们对新闻工作实行社会控制的根据所在。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不管是新闻工作自身的发展或是外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对新闻工作进行控制,才能使其顺利地健康地向前发展。

既然对新闻工作实行控制是必要的,那么,新闻工作是不是可以控制呢?如果可以控制,它的可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它的可控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新闻工作具有可塑性。新闻工作的形成、培育,固然要受到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社会思潮、新闻工作在社会上的地位等诸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受到政府的领导管理和行为方式的支配。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工作的建设新闻工作的价值观、精神风貌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性质、水平和风格。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一所新闻机构,只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倡导积圾的生活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就能摒弃原有文化形态中陈旧的东西,塑造新型的新闻工作作风。

其次,新闻工作的主体是群体性文化。新闻工作主体面向社会全体大众。因此,新闻工作也可以说是社会文化。而新闻文化工作与其它文化相比,具有突出的可控性质。这种可控性的根据在于,新闻文化工作是一种自由但必须为事实为依据。特别是国外一些网络新闻媒体,报道一些名人的隐私,传播一些社会低俗新闻文化,既表现了西方值价观念对中国新闻工作的冲击势态,也表现了新闻工作的不稳定性。这种新闻价值观念的不系统性、不稳定性,说明通过控制影响新闻工作变化的因素来控制新闻工作是可行的。

新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具有完整的系统,它包括新闻工作成员的内在精神系统、语言符号系统、行为活动系统、集体气氛和行为方式系统、组织制度系统、科学技术社会意识系统、物质技术装备和新闻设施系统等七大子系统。社会控制系统论研究告诉我们:完整的系统是自我体系的组织,是一定的事物按一定的程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一个系统作为抽象模型看,有着共同的基本组成部分:输入——处理过程——输出。从系统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控制系统和因果系统。而新闻系统就是一种既包含因果关系又具有可控制性的复杂系统。新闻工作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另一角度,同样具有可控性的特点。所以新闻工作活动“在系统中应是目的一致、前后相联、指导思想相关的,也就是说应是有序的和可控的,否则,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新闻文章全部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

[2]胡熠,欧美国家文化管理的经验和借鉴[J]重庆社会科学,2002(1)

[3]王宁,陈志军.文化控制——管理控制手段的新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