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周家琼

周家琼云南牟定县人民医院(云南牟定675500))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全麻手术患者恢复期躁动,剖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加强护理。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有效减少躁动发生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全麻躁动原因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3-0059-01

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易出现躁动,如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对10例麻醉后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10月全麻手术患者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14~75岁;体重42~95kg,手术时间1.5小时~6.5小时,发生躁动者10例,占12%。其中,胆道手术90例(75%),甲状腺多发性囊肿18例(15%),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2例(1.7%),其他手术10例(9.3%)。术前患者神志均清醒、配合,无精神病史。

1.2麻醉方法:

1.2.1单纯气管插管全麻;

1.2.2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导用药均为丙泊酚(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万可松),术中用异氟烷和异丙酚。局麻药为利多卡因加地卡因混合液。术中生命体征均正常,术后自。主呼吸恢复,静脉注入阿托品、新斯的明拮抗肌松剂。

2躁动原因及其处理

2.1导管刺激:10例中有5例(50%)由于气管导管的刺激,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反应异常,如肢体挣扎乱动,双手欲拔管,恶心,咳嗽,极度烦躁不安等。此时,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符合拔除气管导管条件时,应及时将导管拔除。若不能拔管,应给予少量镇静剂。对导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动,要做好患者的解释和安慰工作。

2.2疼痛:术后刀口疼痛是麻醉恢复期最常见的躁动原因。本组有2例(20%)是由于疼痛引起。切口较大的普外科手术及开胸手术后的患者表现为欲坐起,不停挣扎,手摸向疼痛部位,有的患者自诉疼痛。分析可能为术中未追加芬太尼或因用量较少,达不到镇痛目的。此时可给予少量杜冷丁,吗啡镇痛药后缓解。

2.3缺氧:有1例(10%)患者是由于麻醉中或催醒时二氧化碳蓄积而发生躁动。原因是术中没有进行气体监测,潮气量不足,催醒时由于合并心肺功能异常,分泌物阻塞呼吸道或舌根后坠等造成通气不足。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

2.4麻醉药的副作用:有1例(10%)术中以吸入麻醉为主,芬太尼用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表现为烦躁不配合。分析原因是持续吸入的恩氟烷对大脑产生癫痫样发作,术中应复合麻醉,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术后可给予少量异丙嗪。

2.5其他原因:有1例(10%)因个体差异,约束不当等原因。发生躁动的患者均出现心率增快(心率大于100次/min),血压上升(高于正常值30~50mmHg)等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理,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

3护理

3.1心理护理:神志清醒者术前应告知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后恢复期的感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配合医生的处理。对各种反射正常,神志清醒,生命体征正常者可尽早拔掉气管导管,摘除氧气面罩,以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3.2确保患者安全:全麻恢复期患者需专人护理,守护床旁,安置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静脉留置针脱出、引流管脱出等意外。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状况及静脉输液部位,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3.3及时应用镇静、镇痛药:确定患者躁动是由疼痛引起后,应立即给予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应在排除缺氧后使用。多数患者给药后会出现深睡眠,因此,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加压吸氧。

3.4减少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立即吸痰;无明显痰液时不宜马上拔管;不必反复吸痰,减少刺激性躁动。

3.5对症处理:护士应掌握各种镇痛、镇静药及肌松剂的药理作用、药物作用时间长短,结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躁动进行处理。

4结论

本人通过对1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虽然短暂,但此时的病情最易发生变化,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术后必须严密观察,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做出综合性分析后再做相应处理。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是减少躁动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减少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