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管理机制探讨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管理机制探讨与研究

张绕云

张绕云(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卫生监督所210012)

【摘要】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以来,卫生监督人员转变执法理念,创新监管模式,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使监控能力明显加强,有效地保障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监管模式食品安全

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2001年6月,雨花台区在南京市率先进行了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制的改革,组建了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了政事分开、监督执法和技术服务的分离。自卫生监督所成立以来,逐步改变了执法监督理念,不断创新卫生监督新模式,使执法力度明显加大,监控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保障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过十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现就雨花台区卫生监督体制的现状进行阐述:

1主要做法和特色

1.1中心下沉,关口前移模式:2002年6月4日雨花台区人民政府(雨政发【2002】127号)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梅山地区卫生监督与疾控体制工作的意见》,卫生监督所成立了首个分所—梅山分所,至2004年前后全区共成立了4个分所,按照方便群众、贴近服务的原则,卫生监督人员下沉到分所,配备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照相机等执法监督取证工具,建立“关口前移,责任下沉,机制高效、监管有力”的卫生监督工作新机制。在机制上强化了卫生监督力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经营单位就近即可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减少了群众的奔波之苦和路途开销,缩短了卫生许可受理、审核、办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2夯实网底构建卫生监督三级网络:为保障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全区成立了卫生监督员—街道卫生检查员—社区(村)卫生信息员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惑,让监管不留空白,在三级网络中,卫生信息员、卫生检查员发挥“千里眼消息树”的作用,在无证食品经营、非法食品加工、非法行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信息通报作用,使全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得到了保障;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工作中,充实了全区的卫生监督力量,卫生许可办证率、健康证持有率分别达到了100%、98%,使创建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在南京市通过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实现卫生监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保块管,综合整治”的卫生监督新体系。2006年12月26日,卫生部高强部长视察我区的卫生工作时,对这一模式给予高度肯定。2007年3月我区代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参加了全国卫生监督大会,在会上区卫生局长进行了经验交流,取得了以会者的一致认同。

1.3强化行业自律行为成立“五小”行业协会:为强化经营者责任意识,提升行业自律意识,我区率先在“五小”集中地区成立了11个行业协会,“五小”即小饮食店、小理发店、小浴室、小旅店、小歌舞厅行业。制定行业章程、检查评比办法、行业检查标准,通过业主推荐和表决,选举“五小”行业会长、副会长,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每月组织片区内“五小”行业内部自查,对检查评分结果进行公示,制作流动红旗,对连续3月排名前三的经营单位在办理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对排名靠后的经营单位也起到了一定的鞭策作用,使其感到丢不起这个脸,面子上过不去,在卫生状况、健康证持证率上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五小”行业协会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五小”业主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被动管理向自身管理的转变,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对管理难度较大的“五小”行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4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社会监督:

1.4.1加强内部管理:在监督所内部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如各岗位工作职责、考核办法、“五桌”以上宴会申报留样制度、投诉举报制度、卫生监督检查程序、监督采样程序、行政处罚程序、许可审批、审查、管理制度等,从内部管理入手,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卫生监督员的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执法文书书写质量,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卷宗质量有很大提高;加大日常监管巡查力度,对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也明显加强,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和处罚力度较卫生体制改革前有明显上升,有力地打击了违法乱纪行为,保障了辖区内食品安全。

1.4.2强化社会监督:在各社区设立餐饮食品安全公示栏,公示卫生监督员和信息员照片、联系电话、投诉举报查实奖励制度、公布“五小”行业协会检查评比结果;定期在所网站上公示“红黑榜”,给红榜单位张贴笑脸,鼓励“红榜”单位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行为,鞭策“黑榜”单位及时整改相关卫生问题;在社区体育活动室设立假冒食品展示台,增设餐饮食品安全刊物,将餐饮食品安全民谣编制在雨花健康管理报,通过社区信息员发放到居民家中,让普通百姓掌握卫生标准和卫生知识,鼓励群众举报违法和无证经营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构织起餐饮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网。

2存在问题与分析

2.1执法任务重,执法力量不足:目前我区卫生监督所在编人员22名,一线卫生监督员仅有12名,共成立了4个分所1个行政许可大厅,每个分所管辖2个街道,2-3名卫生监督人员;卫生监督工作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处理、日常监管;同时对全区餐饮单位5桌以上宴席、重大会议及中高考保障的食品卫生等加强监督;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专项整治、食品示范街道、创建健康社区等时,卫生监督人员经常要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工作,确保创建通过。另外由于人口流动带来的市场繁荣,各种与卫生相关的经营场所与日俱增,在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面广量大的情况下,现有卫生监督人员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急需补充人员协助卫生监督日常管理。

.2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卫生监督专业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不仅要有卫生监督专业知识,还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我所目前人员中,第一学历为本科者占18%,大专占27.2%,中专占45%,无学历者占9%;从学历结构上来看,预防医学者占36.4%,法律专业者占22.7%,财会专业占13.6%,其他专业占18%,无专业占9%;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基层卫生监督人员整体学历较低,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3各部门配合机制不通畅:卫生监督是社会性工作,有些工作仅靠卫生监督部门单独监管,很难执行到位,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如学校卫生监管涉及教育部门;无证经营单位涉及工商部门;非法行医涉及公安部门等等;而目前现状是各部门工作是各管各的,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在无证经营、非法行医等方面协调、联动机制还有待改进。

2.4执法经费不足:卫生监督所属事业单位性质,我所暂时没有参照公务员标准管理,定人定编,实行绩效工资。目前卫生监督所取消了现场审查费、办证费等项目,对经营单位不收取任何费用。监督所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及疾控中心的按比例分成款项,无其他经费来源,而卫生监督所的日常运行,包括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后勤费用(水电气、电话、网络、职工午餐、报刊等)、汽车行驶维修费、职工继续教育等等费用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拨款主要还是人员基本工资、部分办公费用,投入远远小于支出。但政府对食品安全要求却很高,在创建及专项整治较多时,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在政府投入不足时,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许多工作的整体运行不通畅。

3对策与建议

3.1增强卫生监督力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区人口数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现有卫生监督力量明显不足。一是政府应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卫生监督人员;二是卫生部门发挥自身内部管理职能,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从基层医疗机构聘用卫生监督协管员,协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受理、巡查、管理工作;三是与街道密切配合,将卫生检查员、信息员纳入到卫生监督日常巡查工作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卫生监督力量,使卫生监督与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3.2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卫生监督人员进入门槛,逐步取代低学历及无学历者,合理规划各专业比例,使人员构成在学历、专业、技能、职务、年龄等方面达到合理配置,注重监督人员继续再教育学习,制定内部培训计划,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学习环境,定期组织人员内部学习、交流典型案例,提升卫生监督人员理论与实践水平,使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各项操作技能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3.3加强政府各部门的运行机制:卫生行政部门需大力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协调各部门关系,各地政府对卫生监督工作要加强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互通信息,部门之间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及联动机制,确保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安全。

3.4加大投入保障卫生监督工作:参照公务员管理,将卫生监督的经费纳入财政管理,并不断加大对卫生监督经费的投入,解决卫生监督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卫生监督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卫生监督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配备必要的快速检测设备、信息化设备、执法工具、交通工具等设施,保障卫生监督能快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陈新.“四位一体”综合模式在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5期

[2]李艳.吴传安等.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