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尿常规结果的分析

/ 1

异常尿常规结果的分析

周素莲车素侠

周素莲车素侠(香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香河065400)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264-01

尿干化学结果与镜检结果相结合,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信息。但当两者结果不一致的时候,常会给临床造成困惑。

我们临检室每天要检测尿常规几十例,大部分尿干化学结果与镜检结果相符,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小便从外观看微混,呈淡红色。测干化学结果为红细胞计数(RBC):2+、(WBC):-;但显微镜镜检的结果却是RBC:0/HP、WBC:6-8/HP。这样的结果发到临床以后有的医生就提出疑问“我们是相信干化学结果,还是镜检结果?”

我们说“两个结果均没有问题!”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还要从干化学的反应原理说起。

尿干化学检测反应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指示剂呈色反应,这些反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与隐血块上的过氧化氢反应,干扰尿隐血试验。也就是说,只要对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产生干扰的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镜检可见红细胞,干化学的隐血却呈阴性。在第2版的《临床检验基础》中,关于尿干化学的临床应用中提到,尿液中大量的维生素C的存在可产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干化学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还有可能使试纸的敏感性低而产生的假阴性。

2.镜检未见红细胞,而干化学的隐血呈阳性。可能是因为血管内溶血,导致血液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大量增加,当超过1.00-1.35g/L时,就出现了血红蛋白尿,而正常人尿液中是没有游离血红蛋白的;还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而在通过各段肾小管的过程中,红细胞又受到不同的尿液酸碱度和不断变化着的渗透压的影响,加上介质的张力及各种代谢产物的作用,造成红细胞大小、形态的变化,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使得看不到成形的红细胞。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造成镜检无红细胞,而干化学阳性。还有一些在临床上常见的导致隐血呈假阳性的有:肌红蛋白、菌尿、氧化剂和不耐热的触酶等。

3.镜检可见白细胞,而干化学的WBC呈阴性。这是由于干化学有它的局限性,就是只能检测尿中的粒细胞,因为粒细胞胞质中含有酯酶,能与膜块发生反应。细胞质含嗜苯胺蓝颗粒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白细胞酯酶,只有淋巴细胞不含这种物质,因此干化学对淋巴细胞无法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尿液中还含有比如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C、大量的庆大霉素和头孢氨苄之类的药物,也会导致WBC呈假阴性。所以,即使在镜检中看到了白细胞,也会因为上述原因而造成两者的不一致。

4.镜检未见白细胞,而干化学的WBC呈阳性。这可能是由于一些防腐剂(如甲醛)毛滴虫属、氧化剂、高浓度胆红素,呋喃妥因类药物等其他原因导致干化学呈假阳性。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临床上两者结果出现不一致是可以解释的问题,除了一些操作上的失误之外,还有很多客观情况。首先,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并按要求留取,从采集到检测应在1内小时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尿化学成分,有形物质也会改变。对于检测不一致的,应该进一步分析,有些还可能提示有其他病症的存在,不能片面的认为就是实验室的结果不准。因此,检验科人员要及时的跟临床医生沟通,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使患者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P117-118.

[2]《临床基础检验学》P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