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夜景照明光污染及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园林夜景照明光污染及控制措施

廖立平

福州惠光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现阶段,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的发展极为迅猛,同时也带动了园林夜景照明技术的急速发展与进步,但如何对园林进行科学的夜景照明,防治光污染,充分利用园林植物载体,在符合生态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使园林夜景更好地的服务于城市美化与生态保护,是当前园林夜景照明需要解决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园林夜景照明光污染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园林夜景照明;光污染;控制措施

1、前言

所谓“夜景照明”,泛指除体育场、工地和室外安全照明外的室外活动空间或景观的夜间照明。随着城市夜生活的不断丰富,夜景照明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夜景照明的设计和建设予以重视,并不断做好整体规划设计,从而为夜景照明建设提供优秀的指导。但一些光污染的产生,无形中给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一些影响。

2、园林夜景照明光污染的影响

2.1对动物的影响

城市园林是城市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园林夜景照明会产生溢散光、干扰光和反射光等,干扰动物生理活动,扰乱动物的生物节律。除了可见光影响外,照明器具的辐射能量对动物生活和成长也有影响。照明器具的辐射会改变动物细胞的电场,从而破坏其生理特性;动物吸收照明辐射的能量后,引起体温变化也会对其生理造成一定影响。光照时段和光谱能量分布和光照强度对动物的影响都具有科属特异性。研究发现红光照射下许多动物摄食量增加,紫光照射下许多动物摄食量下降。光照对动物新陈代谢有一定影响,光照周期增加和缩短都可引起代谢变化。光照对动物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光周期会影响动物体内激素分泌,特别是影响脑垂体的活动。

2.2园林夜景照明光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光谱能量的分布是对植株生长及发育影响信号,不同的光谱对植被的影响也有不同;相同的光谱对不同植物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对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影响也有着明显的异同,植被本身的光源受体是可以感知到不同光谱的成分,从而控制植被的器官对光的周期进行划分,脱落叶片等植被对400耀700nm段的光谱能量比较敏感,该波长的范围加强了光合作用的辐射,这个光谱的能量与可见光的十分靠近,植被对峰值在630nm红光以及450nm蓝光的敏感度是最强的,蓝光对植被的叶片和根部生长极其重要,600耀700nm红光对于茎的生长十分有益,促进了开花及绿叶素的形成。

2.3对城市的影响

不规范的园林夜景照明造成光污染,扰乱人及动植物的生物节律。干扰光,有的直射到人的眼睛造成眩光,有的通过窗户照射到室内,影响工作、生活和休息,打乱人的生物钟,影响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增加某些疾病患病率,危害人体健康,道路两侧不规范的园林照明也会危及交通安全,不科学的照明产生眩光对行人的通行、识辨路标、路障等造成影响。对司机的视觉作业造成影响,引发交通事故。对交通运输作业的信号灯、灯塔和灯光标志等产生影响,降低其工作效能。

过度的园林夜景照明使夜晚城市亮度过高,部分光线射向天空干扰了天文观测,同时造成能源消耗和浪费。城市照明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资源,并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量园林照明开放时,客观上提高了地面气流的上升速度。各种热源对气流加热,并和大气中的CO2结合,随之上升到空中形成气云,使城市气候发生变化。

2.4光谱对人类皮肤的影响

园林夜景照明对皮肤也有一定的损害,持久性的皮肤晒黑表示皮肤中细胞的受到损伤,所以皮肤晒黑不一定是一项健康的运动,因为晒黑的过程一般是在一中所谓的健康生活方式下形成的,比如沙滩运动,太阳浴等,所以通常人们把晒黑归属于健康的范畴,所以便导致皮肤泛红出现痛症等不良反应,光谱的能量分布在320nm之内的持续光辐射会刺激皮肤,使皮肤出现干燥,脱皮,进而促进皮肤老化加快,最为严重的后果是皮肤癌的诱发,有实验表明,UVA及UVB导致白鼠患上了皮肤癌。紫外波长很短,能量却最高,辐射的损害力度最大,它能促使人类的皮肤产生维生素D,从而促进人类体质对钙元素的吸收,研究表明,紫外线对生物的损害主要指的是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作用反应,导致癌变,对DNA核糖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进行干扰,细胞分裂过程延迟,以及在通透性能与能动性能方面的变化等。

3、园林夜景照明光污染的控制措施

3.1绿色生态夜景照明的实现

要想更好地实现绿色照明工程首先要从电气照明设计入手。设计师除了具有必要的电气专业知识并选用绿色照明光源产品外,还要了解人类及动植物的日常活动节律。要通过灯位,照射角度、照射距离和遮光措施的科学设计,将照明的光线严格控制在被照区域内,消除灯具产生的干扰光,眩光等。此外,夜间光环境的设计绝不应当仅局限于满足照度标准这个水平上。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中对绿色照明的定义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及保障身心健康的照明。此外还对城市夜景照明的设计作了基本规定,比如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艺术效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创造舒适和谐的夜间光环境,并兼顾白天景观的视觉效果;应合理选择照明光源、灯具和照明方式;应合理确定灯具安装位置、照射角度和遮光措施,以避免光污染;园林、广场的草坪灯宜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发光二极管(LED)、场致发光膜(EL)等低功耗光源等等。

目前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国家发展转变的过程之中。园林景观绿色照明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和谐的渴望,也给景观夜景照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环境艺术的兴起,大地生态系统的营造,旅游经济的崛起,更为环保的绿色照明也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任何公园亮化,都不可破坏公园的景观层次节奏。不可影响动植物新陈代谢。只有这样的亮化才不是反科学的,才不会背离人类的基本审美。

3.2园林夜景照明光的污染限制

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满足功能与美观同时兼具的原则,尽量减少夜景照明所产生的光照污染,对已经产生的污染,要做到有效地治理应对,对光污染提出相对应的需要以及预防手段,在随城市夜景照明设计的同时,应该按夜景照明的规划部署合理有秩序的进行设计,照明的光线控制在被照的区域之内,限制灯具设备随产生的干扰光线,合理的设置夜景的照明运行时间段,及时的关闭闲置部分或全部夜景照明,广告牌和非重点景观,高楼建筑的内部透光照明,完善加强园林夜景照明设备的运行与管理监督,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光污染最小化。

3.3园林照明的适宜原则

在设计夜景光照时,光照的周期,光谱所产生的能量分布情况以及光照的力度都会对园林植被的生长造成一定干扰,所以应该以植被属性的不同为依据,进行科学的照明规划。根据植被的种类选择最适宜其本身属性的光源进行置入,最大程度降低园林夜景照明对植被生存规律的影响,给园林的植被提供优良的光照环境,根据区域的大小地地形确定器械的排布放置。

4、结语

我国园林专业照明设计仍在起步阶段,缺少相关技术指标及指导规范。园林植物夜景照明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园林夜景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来创造更优美的城市空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园林夜景照明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春宇.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与节能要求———以重庆市主城区夜景照明总规为例[J].建设科技,2010

[2]马俊涛.城市光污染分类评价及相关措施[J].灯与照明,2014,38(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