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3

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王培玲

王培玲(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大学生正处在个人生涯的探索阶段末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职业指导工作存在学校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外通行做法的基础上,从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理念、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努力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全程化

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指导的工作实际,充分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的先进理念和工作开展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应从以下方面进展加强和完善。

一、职业指导理念理论方面

一方面,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树立正确的职业指导理念。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对自我概念与职业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不同的时期存在不同的择业动机。特别随着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只是从事一种职业,职业选择也不再是个人生活中特定时期的静态事件,而是人的一生中一系列的连续的行为过程。因此,高校的职业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从就业安置转到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发展从而实现人生发展上来;应该从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入手,在职业测评的基础上规划职业发展。高校职业指导主要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在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或相关职业群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要体现职业指导的诊断和匹配功能。

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就业实践,切实加强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西方国家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应用于对择业者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有关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与分析等方面。高校一是要注重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积累,对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努力把握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强化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二是要结合实际开展针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课题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三是紧密结合大学生就业、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推动各学科的融合渗透,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以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二、职业指导内容方面

1.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要使生涯辅导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集中授课给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重点讲授职业生涯设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规划技巧。大一是学生的探索期,让学生刚入学就对为什么上大学、学什么专业、职业定位、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系统规划和深入思考,进而确立大学期间的行动方向、方案。

授课方式应尽可能多地采取互动、实践等灵活开放的形式,抛弃“满堂灌”的课堂形式,职业规划课是一门需要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觉悟的,如果没有生动的实践实例,而进行一味的讲解,职业指导工作必将收效甚微。

2.开展职业测评,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

通过测评工具帮助学生完成测试,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了职业规划的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特点,弄清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明确努力方向。同时,积极帮助大学生科学阅读、理解测评报告,合理分析测评结果,帮助学生结合职业倾向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拓展。

3.开展职业咨询

要建立完善职业咨询机制,及时地科学地为学生答疑解惑,结合大学生自身条件,通过指导、引导,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选择。职业咨询是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职业咨询工作室,对学生个体或团体进行专门的咨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阶段以及职业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职业指导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是学生就业不可或缺的方面。一个成熟的就业者在机遇面前能够把握,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实践操作能力,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在此时备受关注。

5.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据统计,在高校毕业生总数不断增加的今天,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缺口相当大。学生只有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技术实践能力,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开展相关专业技能练兵,引导学生按照职业需求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来强化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经常开展各种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兴趣。

6.开展职业素质竞赛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素质竞赛,增加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识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

7.在就业实习期间进行跟踪指导

实际上产学合作才是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它可以使大学生的就业具有技能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从而突破大学生就业总体困难的困境。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学习期间的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跟踪辅导,及时了解掌握其职业意识发展状况,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要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三、职业指导方式方面

1.必须采取个性化地职业指导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不同的职业指导教育方案,应该尽可能地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地科学指导。在指导中,既要重视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又要结合社会实际,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职业信息,提供职业咨询和服务,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力求人与职业两相匹配。

2.职业指导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总体而言,对于新生,应着重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社会,初步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职业定位,并做出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着重短期的学业规划方案);对于老生,一方面在职业素质上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等等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职业能力提高上;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心理调适。

具体来讲:

对于新生,从一入学就要实施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成才教育。抓住新生刚刚进入高校成才意识强,而对专业知识肤浅、就业观念模糊的特点,教导他们认识到成才与就业、创业的道路必须从现在开始,引导他们从就业和职业的角度思考如何成才,从而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培养自我塑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正确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做哪些素质准备,才能在毕业时取得理想的职业,把成才理想和就业观念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上。一方面,应针对某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在测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技能、爱好、社会需要和专业,进行差异性的就业咨询辅导,使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都不同于他人。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各项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如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对文化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对于老生,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使学生在稳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扩大与就业相联系的知识面,明确就业方向,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角色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参与多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着重培养科研和实践教学方而的能力,实行考研和就业学生的群体分流,使之以良好的心态,确处理社会要与个人职业选择的关系。此时,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在大学生的教育实习中,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敬业爱岗的精神,强化岗位角色训练;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聘请校外在岗人士作职业素质相关的系列报告;利用专业实习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职业要求,拓宽职业专业知识。

对于毕业生,应对学生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和求职技巧的训练,把重点放在招聘的模拟训练和角色的转变上,使其完成从一个“校园人”向“职业人”的心理转变,为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应根据毕业生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和心理等方面的具体实战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择业定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就业的自主性。在指导方法和手段上,可通过集体辅导、分类辅导、个别咨询、模拟讲座、演练实习、技能实践、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各种适合自己大学的职业模拟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实现职业指导的全员化

职业指导过程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要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按照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建立分年级、分阶段、分重点的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化。高校要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掌握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针对产业调整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在搞好市场调研、掌握企业用工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要尽可能地扩大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范围。为了加强职业指导,国家、省市等单位经常会组织各类竞赛。学校应引起重视,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开展活动,让学生都关注起来,尽可能地都参与进去。比如职业竞赛活动参与人员,应从班级—系—学校,进行层层选拔。不能只由学校根据以往表现,直接挑选既定的学生参赛,应当给予所有的学生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普遍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竞争意识,给予更多人锻炼的机会、提高的机会,这样的职业竞赛才不会流于形式,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总之,我们认为高校要集中精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在科研的指导下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实践,结合实践推动研究,让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方式更合理更成体系。总的来讲,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大学四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受教育的完整过程,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教育过程。从一年级开始到四年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赵晓明、王宪明、赵岳.美、日、英、法四国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概况及特点[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2]陈家瑂.浅议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3]郭媛.英国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的概况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7,(01).

[4]陈利.丹麦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制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8,(02).

[5]李兴军、侯佳.中国当代职业指导发展回眸:1978—2008[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

作者简介:

王培玲,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