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CFA与台湾经济

/ 1

浅谈ECFA与台湾经济

黄铂(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5000)

作者简介:黄铂(1987-),男,四川德昌人,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

摘要: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为双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奠定了基础。从ECFA概念入手,运用历年数据就ECFA的签订可能对台湾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可能随之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贸易依存度;物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78-01

一、ECFA的概念

ECFA是指由台湾地区提出的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该协议是一个过渡性的双边区域贸易协定,要求双方在10年的时间内免除90%的商品服务关税,并相互开放市场,包括排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等的解决机制。

二、ECFA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削减企业成本,赢得市场竞争力

2002年东盟10+1会议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中国大陆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签署CEPA,标志着在东亚与东南亚范围内自由贸易区雏形的形成。依据世界贸易组织关税总则,中国与台湾未签署任何双边协定,中国大陆对原产自台湾的商品以最惠国待遇原则征税,对电子机械和制造设备的最高可征税率分别为35%和45%。两岸一旦签订双边合作协定,台湾地区出口到大陆产品的成本可减少近三成。且台湾企业可依靠中国大陆为中转平台,在10+3和CEPA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将产品输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进一步打开亚洲市场,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2.促进就业,改善居民生活状况

两岸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一方面,降低台湾企业出口成本,使得台湾企业不必到中国大陆投资设厂,而可直接在岛内扩大生产规模,吸收当地劳动力,帮助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出口台湾的产品,以纺织品、农副产品居多。

(二)消极作用

1.增加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不利于分散型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对台湾商品进口限制逐步减弱,大批台湾产品涌入大陆。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升高,至2006年,已达到41%,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出口贸易的最大顺差来源地。相比之下,作为台湾的几大贸易合作伙伴,美国、日本、香港所占的出口贸易额总和仍不及中国大陆。若两岸开放自由贸易市场,台湾企业可利用其在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市场扩张。而中国大陆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也会成为台湾厂商的首选,两岸之间的贸易量将会呈现大幅上升态势。但是FTA的签订是建立在主权国家之间的,与台湾建交的国家共有24个,而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则有165个。台湾不能像中国大陆一样与多国签订FTA,且ECFA为过渡性双边区域贸易协定,不具有强制性。倘若中国大陆采取技术、环保方面的要求限制台湾产品进口,必将会对整个台湾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台湾贸易顺差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

2.对台湾比较优势不足的产业构成威胁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境地,台湾作为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量企业都处在灾后冬眠期,若此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涌入,会在很大程度上扰乱市场稳定,对刚出现复苏迹象的全台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使中国大陆企业控制台湾部分产业的市场,形成垄断。

三、ECFA的相关建议

(一)增进两岸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合作

尽管中国大陆与台湾各自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比较优势相对明显,但是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均有一定竞争实力。中国大陆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企业均顺利实现了2.5G向3G网络的顺利过渡,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TD-SCDMA技术也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而台湾的中华电信、远传电信等多家通信企业在通信网络建设、数据传输上拥有核心竞争力。加速两岸在通信、金融、交通等产业的合作,有助于实现两岸优势互补,推动整体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促进台湾产业结构的转型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一度领跑亚洲“四小龙”之首,并凭借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政府的政策主导进一步推动了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但部分轻工业基础仍然薄弱。今后台湾经济的发展,应致力由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志技术产权,加大类似于新竹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和华硕芯片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大效应。

参考文献:

[1]宫占奎,于晓燕.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问题研究[J].南开学报,2009,(5).

[2]刘钻石,张娟.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家,2009,(8).

(责任编辑:鲁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