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6~2009年两劳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新增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大连市2006~2009年两劳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新增情况分析

谷淑丽

谷淑丽(大连市甘井子区疾控中心160031)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66-01

为了发现劳改、劳教人员中潜在艾滋病、梅毒感染者,了解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制定有效控制策略,加强监管场所的管理,避免再传播,大连市甘井子区疾控中心在2006~2009连续四年,联合大连市看守所、大连市新入监监狱、大连市女子收教所、大连市劳动教养院、大连市戒毒所五家单位,对有注射吸毒史、性乱史、卖淫史、1998年前卖血史的人员中,从未检测过艾滋病、梅毒的两劳人员进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用真空采血管采集待检测人员静脉血5ml,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初筛实验要求操作。用两种ELISA试剂或一种ELISA试剂、一种快速诊断试初筛剂检测HIV是阳性待复查者,送大连市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实验,仍为阳性者判定为HIV感染者;用TRUST试剂初筛检测梅毒阳性者,送大连市疾控中心用TPPA试剂进行确证试验,阳性者判定为梅毒感染者。

二、检测结果:见表

2006200720082009

HIV总01/2839(0.35‰)6/1109(5.4‰)7/1129(6.2‰)

男01/2135(0.47‰)5/822(6.1‰)6/859(7.0‰)

女001/287(3.5‰)1/270(3.7‰)

梅毒总1/371(2.7‰)7/2839(2.5‰)3/1109(2.7‰)4/1129(3.5‰)

男1/245(4.1‰)4/2135(1.9‰)1/822(1.2‰)4/859(4.7‰)

女03/704(4.3‰)2/287(7.0‰)0

三、讨论

1、HIV感染率有增长趋势,07-08年有统计学意义(x2=8.85P﹤0.01),男女感染率无差异;梅毒感染率较稳定,男女感染率无差异。

2、青壮年为主:HIV感染者中06-08年年龄分布在20~30岁,09年分布在20-46岁,平均年龄32岁,有高龄化发展的趋势;梅毒感染者年龄分布在30~43岁,无明显变化趋势。

3、传播途径及户籍分布:感染者中没有HIV、梅毒双感染者,HIV感染者除一对男-男是本地户籍外,其余均为外籍(新疆8例,四川3例,辽宁1例)吸毒人员,都有注射吸毒史,多次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最多者曾与19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梅毒感染者,08年开始统计也均是外籍人员,都有过性乱史或卖淫史,大部分性交不使用安全套。

4、感染者中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最高初中学历,约1/4的人是文盲。绝大多数为非婚(有的未提供婚姻状况)。

5、1998年前卖血人员(70人)无HIV、梅毒感染者,提示十年来我国加强采供血机制管理具有成效性。

大连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每年外来流动人口很多,加之近几年吸毒人员为逃避本地强制戒毒而流窜异地现象增多,建议大连市政府在打击贩毒吸毒治本的同时,增加美沙酮替代治疗项目。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建立美沙酮发放点,免费发放美沙酮饮料,提供安全套和针具交换,降低静脉吸毒和无安全性行为的危害。

因为监管场所所监管的人员均是艾滋病、性病高危人群,因此监管场所的防治工作对全社会防治工作的整体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艾滋病、性病重点人群文化程度低,相关防治知识缺乏,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共用注射器吸毒等实际,监管场所应利用被监管人员生活集中,便于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及治疗的优势,加强部门合作,开展同伴教育、知识讲座、分类培训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语教育。对被监管人员进行入监前检测和阶段性复检,消除窗口期及男男同性恋的隐患,必要时应出台地方性法规,对超过24小时监禁的高危人群进行强制检测,完善艾滋病、性病的管理体制,遏制艾滋病和性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保障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