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例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500例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于静

即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卫生监督所2662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市新生儿500例(其中男263例,女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新生儿中共有2例HBsAg呈阳性,阳性率为0.40%;471例新生儿HBsAb呈阳性,阳转率为94.20%。不同性别新生儿HBsAb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成长至2周岁时anti-HBs阳性率为91.60%,成长至3周岁时anti-HBs阳性率为83.80%,两者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显著,乙肝疫苗接种能够实现较高的HBsAb阳转率,应提高及时接种率。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医疗有关部门的统计,乙肝全国发病率约8%~9%。该病具有传染性,有家庭化和集体化发病的趋势。一旦病发,病情长,难以治愈,不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而且造成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创伤。更加严重的是,有些乙型肝炎患者久治不愈,逐渐向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转化,造成难以忍耐的痛苦,甚至威胁到生命[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现对我市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样调查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市新生儿500例,其中男263例,女237例。所有新生儿均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

1.2接种程序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进行第二针接种,6个月后进行第三针接种。每次接种剂量为5ug/针。所有疫苗均严格依据冷链规范,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效果观察

新生儿完成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1个月,采用胶体金诊断试剂对新生儿血液进行检验,检测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此后每年开展随访和检测1次,取静脉血对anti-HBs进行定性检测。

1.4统计学检验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HBsAg和HBsAb

500例新生儿中共有2例HBsAg呈阳性,阳性率为0.40%。

500例新生儿中共有471例HBsAb呈阳性,阳转率为94.20%。

2.2不同性别新生儿HBsAb阳转率比较

不同性别新生儿HBsAb阳转率见表1。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高发的常见传染病。据统计,约有90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00余万。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疾病,长期以来,防止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2]。乙型肝炎是难治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常遇因未及时诊断或因医师和病家未及时正确治疗而致演变成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病例。儿童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小,越容易被感染,且慢性化率越高,其危害几乎是终身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乙肝防治的重要途径。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然后在1个月和6个月后再次接种。本组500例新生儿的随机调研中,新生儿HBsAb阳转率达94.20%,仍有5.80%的新生儿低应答、无应答,所以此部分新生儿仍属于HBV的易感人群,存在发病或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可能。其中母亲HBsAg阳性情况下,新生儿HBsAb阳转率明显低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说明母亲的乙肝感染状况对新生儿免疫效果有影响。

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答的原因很多,有疫苗的原因,也有人体本身的原因。首先,与疫苗剂量不足有关。从我国乙肝疫苗多年来接种的情况来看,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ug剂量接种的效果明显好于5ug的剂量。此外,与疫苗保存和接种的质量有关,与遗传因素也有关。疫苗质量不过关或冷链保存不当均可能导致疫苗失效,从疫苗生产、运输、保存等方面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我国多项关于乙肝疫苗无应答或低应答原因的调查发现,父母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其子女无应答或低应答的发生率高[3]。此外,患有一些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肿瘤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接种乙肝疫苗后应答也较差。对于低应答、无应答新生儿,可通过再免疫提高抗体阳性水平。特别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低应答、无应答情况,应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建议全程接种完成后1个月进行HBsAb抗体滴度检测,以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任何疫苗的成功率都不是100%的,全程接种完乙肝疫苗,就以为永远不会得肝炎,这种想法显得有点片面。因为只有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IU/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而且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而对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保护作用的[4]。另外,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并不是永久性的,并不是注射了疫苗就100%不会被感染。注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乙肝保护性抗体会不断减少,所以应在医师指导下再行加强注射。经常与乙肝患者接触的人群或者家中有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生活中必要要注意避免与乙肝患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也应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问题,即使注射疫苗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少数人还有得乙肝的可能[5]。由于乙肝病毒可以发生变异,若注射疫苗的人不幸感染了这种变异病毒,就仍有可能得乙肝。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其乙肝免疫水平出现下降趋势。但随访过程中并未发现anti-HBs阴性儿童中出现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携带者。其原因可能是儿童体内仍存有微量抗体,当接触到HBV时可表现出免疫记忆反应,因而也可考虑再次免疫来提高抗体阳性水平。

乙肝疫苗的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非全程接种的儿童可能无乙型肝炎抗体或抗体滴度较低,对此类儿童应检测乙型肝炎抗体,如抗体未产生或已消失,则应及时复种。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因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婷珍,李风翔,郭进军.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前状态对免疫效果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0(02).

[2]方沈应,李远贵,苏景宽,徐德忠,龙泳,金晶.乙肝疫苗接种前最佳方案的筛选与确定[J].中国公共卫生.2000(07).

[3]陈慧林,李小帆,周建丽,曲珠凤,陈丽.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感染乙肝病毒原因探讨[J].中原医刊.2003(13).

[4]王卫东,黄慧丽.256例乙肝高危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6(09).

[5]向光鸿,杨立新.新生儿甲、乙肝疫苗接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