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2

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探讨

李晖

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葫芦岛市125000

摘要:对一个国家而言,农业机械化就是农业向着现代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同时也是农业科技的先进应用和推广的载体之一,农机工程的科技水平越高,就越能降低农业生产耗费的成本,同时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继而有效提升我国的农业综合性生产水平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等。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以供参阅。

关键词: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

1当前农机科技现状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向着现代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内容,而农机科技是将科学技术与农机生产进行有效融合,以降低农业生产耗费的成本。与新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由于传统农业生产与发展观念对农业行业的深远影响,以及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偏低,突显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的缺失,大型农业动力与高端复杂农机具过度依赖进口,农机行业领域对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不足,装备技术水平与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大多数处于中低端水平,低端产品过剩,丘陵与地沟壑区适用机械严重缺失,制约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发展,水与肥料及药物的利用率偏低,我国农机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当前我国农机工程科技的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自我科研投入能力有限,现代农机创新体系不完善,对农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视程度偏低,自动智能化高新技术与工程技术缺乏融合,农机行业新产品技术产业化转化时间较长,无法有效支撑新产品开发,产品价格处于市场底端,部分农业装备技术研究院所承担的公益性技术供给职责弱化,不能满足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农业机械的自主创新造成制约。

2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

2.1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任何企业单位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都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农机工程学科当中,人才也是能够有效促进其科技创新性的发展的力量之一,我国当前阶段急需提升农机工程的学科教育力度,培养出一些专业性的科技人才,在一些重点的高校当中设置专门针对农机工程进行学习的专业或者是科研项目等,组建拥有较高专业水平农机工程的优秀人才团队。比起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来说,我国的农机工程学科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农机工程的人才培养机制尚且不是非常完善,所以还需要国家对其进行扶持,并关注农机工程。比方说,可以实行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一些储备人才直接安排到企业当中工作,并且鼓励一些核心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当中进行适当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实现全面的双赢。

2.2因地制宜,实施农业机械化

不同的地区,发展模式与快慢都不近相同,因此,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合理的机械化方针与措施。在能够实施机械化的地方率先使用;在落后地区,抓住发展机遇,尤其是机械化发展机遇,争取突破技术关卡。不管在哪一地区,都争取做到,主要粮食产区实现机械化作业。

2.3打造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农机工程科技研究的创新体系的建设应紧扣以“为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建设服务”的主题打造,以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作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结合目前的实现情况与相关的要求加以适当改革,形成高效、高水平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科学技术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设农机科技创新体系还须紧绕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组织包括重要基础研究的农机科技的攻关与推广,服务经济建设。在农机工程创新要从体制创新到管理都做到创新以实现学科创新与研究上创新,另外,在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须遵循农机科技的发展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农业与农机科技研究难度大、周期长以及其区域性强的特点,不但要让其成果实现推广使弱小的农机企业受益,还要得到整体性的社会效益,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程度。另外,农机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应与国家现有教育科技的计划、项目衔接并纳入创新体系统筹。

2.4提升农机供给侧能力和水平

(1)坚持农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是农业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我国农业大发展、大变革的前题条件下,农机行业必须站在为农业服务的角度,主动思考,主动与国家农业发展方向融合,有效支持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2)国家提出的“农业装备制造的2025”战略,对农业装备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基于此,我国农机行业不能再是单一的“卖产品、卖服务”,而是“提供解决方案”,即为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不同作物、不同规模、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现代农业生产解决方案。为此,各农机单位应因地制宜地为农业生产机械化全程业务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在此指导基础上,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农机供给侧能力和其水平的提高。(3)在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方面。提供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从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成套装备和解决方案。(4)在粮食安全和粮食品质方面。进行粮食烘干和贮藏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并应用“互联网+高效烘干”,使作物烘干、储运、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打造农机工程发展新模式。

2.5建立专业化的分工模式

在很多农村,并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人们只是单纯盲目的进行农业生产,而且,农业的生产力成本较高,增收却缓慢,使得农民的经济压力较大。实现专业化分工,能够便于生产的管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使劳动力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与安置。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机械农机作业,增加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推广保护性的耕作技术等。与我国相比,外国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美国2003年对20世纪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技术成就中,农业机械化列在第七位。因此,我国也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工程的投入,但它的实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要有一定水平的工业基础,一定水平的经济条件,要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比较发达的交通条件。

2.6建立并完善现代化产业管理系统

农机工程可以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有利条件,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农机工程产业优势,有利于农机工程的进一步开展。规模化经营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我国农机工程发展应该靠拢的方向,通过规模经营农机工程,形成农机工程产业化优势,促进农机工程进一步发展,从而推进我国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生产和基础性设施、机械设备等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农机工程得以发展,将会对农业生产力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尽快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农机工程的科技发展你知道思想,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借助农机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优势来带动农机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农机工程的科技创新水平。另外,还需要形成系统、规范化的研究机制,有效拉动现代化农机的基础性设施建设事业,开发新技术,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管理系统。

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机工程实现高度科技性,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机工程在技术理论的研究以及应用上都比较滞后,培养人才以及评价的机制都不是非常完善,要提升对其进行重视的程度,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促进农机工程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伟.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04)

[2]杨亮.刍议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J].大科技.2017(12)

[3]邢湘琴,郭春华.刍议农机工程科技创新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