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黄雪芹谭晓敏

恩施州中心医院湖北省恩施市44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相应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静脉输液治疗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两40例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和40例研究组(强化护理干预),把两组护理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从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重注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状况上来看,采用强化护理的研究组比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具有优势性,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将护理干预进行强化,效果突出,将其穿刺不适感显著改善,所以,在患儿家属中接受程度较高。

【关键字】小儿;护理;强化;静脉输液过程;应用

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给药方式则为静脉输液,但小儿静脉输液存在一定特殊性,究其原因为,小儿患者静脉官腔较小,表皮较为浅细,对穿刺相对敏感,会发生抗拒和畏惧心理状况,给予静脉输液方式,其依从性相对较差,对其治疗效果存在严重性影响。为此,此研究将80例患者分组研讨,其目的在于研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相应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静脉输液治疗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两40例对照组和40例研究组。对照组内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0.4岁-6.3岁,平均年龄(3.5±1.4)岁,包含14例支气管炎,19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小儿腹泻;研究组内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0.5岁-6.4岁,平均年龄(3.6±1.3)岁,包含13例支气管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9例小儿腹泻。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性护理干预,常规穿刺、换药、观察用药状况等。研究组则给予相应强化护理,具体为:

(1)选择、固定血管

因大多数患者配合度不良好,所以各护理人员在确定血管时,需尽量采用容易看护和固定的位置,若输注位置在其四肢上,因患儿好动,则会容易发生渗漏、针头脱落等状况[1-2]。各护理工作人员需按照患儿肢体制定相应小纸板,进而将其输液部位固定,也可在纸板和皮肤间袋纸巾。

(2)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儿因输液,心理产生抵抗,静脉输液操作具有侵入性,患儿较大程度上回感受到害怕、恐惧、紧张,为确保顺利实施静脉输液,首先,护理人员需将其不良心理进行安抚,如通过温柔语气和和蔼态度,并取得患儿的依赖和信任。另外,各护理人可采用动画片、儿歌、小糖果、小玩具等方式将其注意力进行转移,提升其治疗护理配合度。

(3)输液护理

在实施静脉输液时,可采用小号穿刺针,做到准、快、稳,同时,医护人员需确保穿刺技术的娴熟性,降低其痛苦程度。另外,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将巡视频率加强,细致观察患儿反应,避免因牵拉、触碰等造成导管渗漏等状况,降低二次穿刺率和静脉重注率。

1.3指标判定

整个输液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记录患儿一次穿刺成功、静脉重注率、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满意度评分状况,其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X2)、计量资料(t)分别采用(n,%)、(±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从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重注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状况上来看,采用强化护理的研究组比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更具有优势性,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对比两组患儿各指数状况

3.讨论

临床静脉输液属于较为常见且常规的一种给药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其本身无技术性难点,但同时,更容易忽略此方面护理质量,特别是小儿静脉输液,其护理风险性更大,且具有潜在性[3]。小儿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主动性不够,心智未发育成熟,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抗拒,给予静脉输液,整个过程中多动,其耐受性也不高,容易引发感染等各类不良反应。而随着经济状况不断发展,患儿家属往往对患儿所接受的治疗疗效和护理质量有了更高要求,这就给护理带来了挑战性,此状况下,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加强管理,给予全程转移化护理,其临床意义较大。往往将静脉输液整个过程分为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进行输液前各项准备工作属于此次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对接下来的输液进展有直接性影响[4-5]。因此,确保护理的专业性,属于提升小儿静脉输液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此研究中两组患儿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从护理后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重注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状况上来看,结果证实,强化性护理具有更大可应用性和优势性。综上所述,临床可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将护理干预进行强化,效果突出,将其穿刺不适感显著改善,所以,在患儿家属中接受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晓芬,巫雨芽,邓小丽等.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8):169-170.

[2]陈婷.小儿静脉输液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0):41-42.

[3]赵树环.护理干预运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37-238.

[4]丁晓凤.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3):236.

[5]邹卫红,曾淑萍,钟春兰等.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