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徐金龙

徐金龙

(华亭县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744100)

【摘要】目的探讨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192例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感染患者共9例,感染率为4.69%;均在术后3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停用后5~8d出现感染,平均发生时间6.3d;经过对患者严格消毒、换药,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感染患者均痊愈。结论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手术患者应根据病原菌特点、易感因素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骨关节创伤内固定术后感染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044-01

随着现代医疗科学的发展,骨科创伤处理和内固定种类的增加,术后感染的预防已成为骨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感染是骨关节创伤和内固定手术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肢术后的功能康复,而且还耗费大量医疗资源;一旦感染迁延不愈,极易形成慢性骨髓炎或感染性骨不连,难以治愈,甚至面临截肢的危险[1]。预防是治疗感染的最好方法。但目前控制感染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大多医疗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我院200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192例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2例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病例,其中,男119例,女73例;年龄18~79岁,平均(52.1±3.2)岁。所有病例中骨关节创伤处理患者93例,占48.44%,其中上肢64例,下肢87例,脊柱31例,其他10例;行内固定术患者99例,占51.56%,其中上肢37例,下肢41例,脊柱9例,其他1例。所有病例入院时均无感染灶,且无合并肾功能不全、类风湿、糖尿病及长期服用激素史。抗菌药物应用均符合《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判断标准》,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d,停药后5~8d内发生感染9例,感染率4.69%,术后感染平均发生时间6.3d。

1.2诊断标准有下列一种情况者即判定为伤口感染。①术后3d后伤口及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热痛;②血WBC>11×109/L;③伤口渗液培养有细菌生长。

1.3术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术前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

1.4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术后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注射用克林霉素。

2结果

本组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d,停药后5~8d内发生感染9例,术后感染平均发生时间6.3d,感染率4.69%。对感染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对切口感染患者规范消毒、伤口换药、并参照药敏实验结果分别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注射用克林霉素等抗感染药物积极治疗,感染情况及时控制,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表1:切口感染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

切口感染菌种例数敏感抗菌药物耐药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1亚胺培南、美洛匹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唑啉

金黄色葡萄球菌3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氯洁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青霉素

表皮葡萄球菌2青霉素、庆大霉素、利奈唑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等

鲍曼不动杆菌2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

阴沟肠杆菌1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头孢他啶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科学的发展,骨科创伤处理和内固定种类的增加,术后感染的预防成为骨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但目前控制感染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大多医疗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临床医师为避免发生术后感染常在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抗菌药物,有少数医师为提高抗菌效果,将多种广谱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结果常导致出现耐药菌株,患者菌群失调等。

骨科选择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抗生素对手术部位及在该部位可能污染的细菌敏感;②抗生素在骨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半衰期长;③抗生素不良反应少;④抗生素价格便宜。使用时要争取做到早期、足量、短程[2]。以往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6%~91%;其次是链球菌,约占4%~14%;表皮葡萄球菌约占10%左右[3]。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的广泛应用,使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处理感染时必须以病原学检查作为选择用药依据。细菌药敏和联合药敏对指导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其临床疗效的符合率约80%。病原学诊断的确立依赖于临床和实验室的有机结合,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提,在治疗前应留取相应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尽一切努力分离出病原菌,并对其作出恰当解释。对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必须做细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用窄谱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不能作出病原学诊断患者,一般应依据临床指南尽早予以经验治疗,不仅可保证及时治疗,而且可恰当覆盖最可能的病原菌。而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各种给药途径各有其优点和适应证。口服或肌注可用于轻、中度感染,严重感染者则常需静脉给药。亦可按药动学计算结果,制定给药方案。给药剂量亦应适当,过小不能起治疗作用。但更为普遍的是剂量过大(如青霉素类),不仅浪费严重,且易诱发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但败血症、骨髓炎等例外。

总之,对于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手术患者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认识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根据病原菌特点、易感因素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刘文英,刘媛,张楠楠,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52.

[2]刘佩全,王颖,雷国亮.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l5(34):93-94.杂志,2011,21(8):1548-1549.

[3]陆惠根,张中伟,徐红伟.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